首页 . 工学 . 测绘学 . 〔综论〕 . 〔测绘学基础〕 . 坐标系统

地心坐标系

/geocentric coordinate system/
条目作者晁定波

晁定波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237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23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以地球质心为原点建立的大地坐标系统。

英文名称
geocentric coordinate system
所属学科
测绘学

分全球地心坐标系和区域地心坐标系。前者根据采用不同的技术和应用,发展了多种全球地心坐标系,但全球通用的是协议地球坐标系(CTS),Z轴为自转轴的平均位置,即国际协议原点(CIO),X轴指向平均格林尼治子午线。参考椭球采用1980大地测量参考系统(GRS80)确定的四个基本常数,最普遍通用的(协议)国际地球参考系统(ITRS)及其参考框架(ITRF),ITRF是带年号的历元框架。

其他常用全球地心坐标系及框架包括:世界大地测量坐标系(WGS84),Z轴指向BIH1984.0,X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零子午面与协议地极(CTP)相应的赤道交点,Y轴与Z、X轴构右手系,WGS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坐标系,其基准框架由美国国防部测绘局建立;IGS地球参考框架由国际GNSS地球动力学服务建立,属于ITRF,可使用420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提供每日、每周提供框架产品解,以及IGS组合周解,其中包含约120~350个全球分布的IGS基站,其全球应用普遍;ILRS地球参考框架是由国际激光测距服务建立,全球有50多个SLR固定台站,包括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网、欧洲网(Eurolas)、西太平洋网(WPLTN)以及中国5个SLR固定站和2个SLR流动站。ILRS有5家分析中心,由组合中心(CC)对各站分析中心结果,每周生成地球框架产品,包括站坐标、地球定位定向参数(EOP);IVS地球参考框架,提供与IGS类似的服务,1999年开始发布IVS地球参考框架及地球自转参数产品,IVS有30多个站,其中包括中国上海余山站和乌鲁木齐南山站,VLBI观测本身不能提供框架点的地心定位参数,须由一个或多个GNSS/SLR并置实现定位。IVS提供的框架产品主要有:地球定向参数时间序列,地球参考框架,地球定向参数(EOP)及站坐标日解;基线长度时间序列(确定框架的尺度)。IDS地球参考框架,国际DORIS服务(IDS),2003年开始运行,全球有60多个定轨测站,均匀分布在30多个国家,有6个数据分析中心,法国国家地理研究所(IGN)负责组合产品生成,提供的框架产品包括:站坐标和站速度,卫星精密星历,地球定向参数等。ITRF是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IERS)利用其气球基准站观测数据和上述IGS、ILRS、IVS、IDS框架数据进行联合处理建立的历元地球参考框架。

20世纪60~80年代,美国海军导航卫星(NNSS)和美国国防部主持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计划先后成功实施。同时,全球地心坐标系及框架的建立发展迅速,日趋精密和完善,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在原有参心坐标系框架的基础上,利用GNSS和ITRF建立本国本地区地心坐标系框架,发展区域GNSS定位(控制)网,包括连续运行基准站(CORS)。中国2000大地坐标系统(CGCS20001990年,开始施测国家A级和B级GPS大地控制网,1992年在武汉建立了第一个CORS站,至2002年测建了2542个GPS点,其中有25个CORS站,通过联合平差将框架点统一归算到ITRF97,参考历元为2000.0。平差后的网点相对精度优于10-7,地心坐标精度平均优于3厘米。2008年7月1日,中国正式发布使用第一个国家地心大地坐标系统,名为中国2000大地坐标系统,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为:a=6378137米;J2=0.001082629832258;GM=3.98004418×1014立方米/秒2;w=7.292115×10-5转/秒其中a和w的值与(国际)大地参考系统GRS80相同,J2和GM的值略有差异。

  • 党亚民,章传银,陈俊勇,等.现代大地测量基准.北京:测绘出版社,2015.
  • 宁津生,刘经南,陈俊勇.现代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