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红海的亚喀巴湾北岸,东西两面依山,形成天然屏障。城名来自阿拉伯语,即为“屏障”之意。古名伊拉纳。北距首都安曼335千米,西与以色列的埃拉特港遥对。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被作为腓尼基人与非洲通商的海上门户。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4世纪时,成为大马士革与埃及间的糖、酒贸易中心。公元639年沦入欧洲十字军之手,12世纪由阿拉伯人占领,遂长期充当埃及、叙利亚和马格里布地区穆斯林前往麦加朝圣的重要驿站。近现代先后隶属奥斯曼帝国、外约旦(英委任统治地)和约旦。全市面积375平方千米。人口14.8万(2015)。属热带沙漠气候,冬季温和干燥,1月平均气温14.9℃,夏季炎热干燥,7月平均气温33.1℃;年平均降水量24.7毫米。约旦独立(1946)后,工业和旅游业均渐具规模,20世纪60年代起,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成为红海地区重要的现代化港口和贸易集散中心。港区岸线长18千米,港湾水深15~18.5米,拥有可停泊10万吨海轮的深水集装箱码头和散装码头22个,固定航线30条,通联世界各地200多个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过2000万吨,包括由此外销的450万吨磷酸盐、250万吨钾盐等。市区街道两旁与别墅前后、街心公园等处,都种有高大挺拔的棕榈树,故又号称“棕榈树掩映的天堂”。拥有细腻海滩等天然旅游资源,海滨现代化旅馆林立,海上活动设备齐全。年接待游客多达30万。位于纵贯国境铁路的最南端,北与首都安曼相通;和磷矿区、死海游览区均有良好的公路联系,建有侯赛因国王国际机场。有约旦大学亚喀巴分校(1962)、亚喀巴工业大学(2011)等高等院校。
亚喀巴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