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本州岛关东平原的南部,东邻千叶县,北接埼玉县,西靠山梨县,南连神奈川县,东南濒临东京湾。下辖23个特别区(统称区部,相当于市区,政令指定都市,即“东京市”)、26个市、7个町(相当于镇)和8个村(在伊豆诸岛和小笠原诸岛),都厅设在东京市新宿区。面积2187.05平方千米(区部621平方千米),人口约1315.94万(2010),人口密度5485人/平方千米。日本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关东山地,其西北的云取山(海拔2018米)为最高点,向东倾斜,依次为海拔约200米的加治、草花、加住和多摩丘陵;东部为武藏野、秋留和日野台地以及荒川、隅田川等冲积低地。为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1月4.7℃,8月26.7℃,平均年降水量1500毫米。常受台风和热带风暴侵袭。伊豆诸岛和小笠原诸岛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旧为武藏国,1456年筑江户城,1603~1867年成为德川幕府都城。明治二年(1869)首都迁至江户并改称东京(意为京都之东的首都)。1871年废藩置县设东京府,1889年设东京市(辖15区),形成府、市双重体制。1932年将邻近的5郡82个町、村并入,增设20个区,成为统辖35区的“大东京市”。1943年废除府、市建制,改称东京都。1947年调整行政区划后,设23个特别区。其所属的市在20世纪40年代前只有八王子一地,后扩至26个,一般距市中心25~65千米,其中人口超过15万的有八王子、町田、府中、三鹰、小平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不断外延,以东京火车站为中心,形成了半径50千米、经济联系更为广泛的区域,称“东京圈”,包括东京都及其周围的神奈川县、埼玉县和千叶县的主要部分。19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东京向世界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人口和各项经济职能进一步向东京圈集中。东京圈的人口现已达3200多万,相当于全国人口的1/4,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圈。1956年制定首都建设规划后,东京圈半径扩大到100~120千米,包括东京都和周围的7个县,统称为“首都圈”。为缓解“东京一极化”格局带来的种种压力,共制订了5次首都圈计划,1999年第5次计划提出了促进都心居住和发展郊外核心城市,以形成分散网络型城市结构的目标。70年代以来,区部人口减少,但郊区市、町居民逐渐增加。日本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制造业中心。20世纪2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东)京(横)滨工业地带,50年代中期以后又沿东京湾向东延伸至千叶县境内,在填海造陆土地上新建重化工业,形成(东)京(千)叶工业地带。按地域分异特点,可划分为三种类型:①住宅和学校区。主要分布在武藏野地区,其中国分市和八王子市吸引了大量文教单位而被称为著名的“学园城市”。②近郊农业区。位于西南部的多摩地区,属多摩丘陵的一部分,主要生产蔬菜、果树和养畜等。③工业集中区。主要在日野、府中、三鹰等市。工厂部分由区部迁来,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电气和运输机械占优势,主要生产发动机、汽车等。八王子和青梅为传统的纺织业和新兴的电子计算机、电机、半导体生产基地。全国陆路交通枢纽和航海、航空运输中心,全国文化、教育、科研中心。设有秩父多摩(1950)、富士箱根伊豆(1936)、小笠原(1972)等国立公园和明治森高尾(1967)国定公园以及一些都立自然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