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隆构造的形态近浑圆形,长宽比小于3∶1。岩层由中央向四周外倾,无一定走向,平面上地层呈近同心圆状分布。核部出露较老的地层,向外依次变新。穹隆发育地区的变形一般比较微弱,地层产状平缓,常伴有放射状或环状高角度断层,在遥感图像上常以环形影像的特征显示出来。穹隆构造是理想的油气圈闭构造,其直径长可达数千米至数十千米,也见有规模较小的穹隆,有的穹隆为短袖背斜。
规模巨大的穹隆构造通常是由于岩浆侵入或者方向直交的褶皱运动互相干扰而造成的。其形成过程多是穹隆顶部的岩层首先被侵蚀掉,古老的结晶岩出露形成复杂的山丛;其外围常形成环状单面山,陡坡朝向穹隆中心。在穹隆形成初期水系呈放射状,在深受侵蚀的穹隆上,形成环状水系。中国的南岭山地就是由五个花岗岩侵入体形成的穹隆山,济南的千佛山也是由穹隆构造形成的。除构造变形成因外,穹隆尚有多种成因,如同沉积埋丘构造、盐丘、岩浆底辟和火山穹隆等。
按照成因可将穹隆地貌分为岩浆穹隆和片麻岩穹隆两种类型。①岩浆穹隆是岩浆侵入沉积岩中,沉积岩上拱而成,与岩浆或岩盐底辟作用有关。由于岩浆或岩盐等黏性流体式的上涌,可使上覆岩层隆起成穹隆或短轴背斜。在结构上外部为沉积岩,核部为岩浆岩。穹隆山发育初期,即沉积岩层尚未遭受严重破坏时,呈孤立的山地,水系呈放射状发育。当外部沉积岩层被剥蚀后,核部的岩浆岩就会暴露,发展成为山丛。但外围原有的河流仍然保持放射状,沉积岩层则出现多重的环形单面山或猪背山以及环状水系。②片麻岩穹隆是由变质岩系组成的穹隆。核部一般由片麻岩、混合岩和花岗岩类岩石组成,外围被变质沉积岩或变质火山岩所环绕或覆盖。围岩与核部片麻岩之间为不整合或断层接触。靠近与围岩的接触面附近具明显的面理。面理的产状与围岩的接触面平行,并从核部向外侧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