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医学家伊本·西拿(ibn-Sīnā,980~1037)所著《医典》中即有记载。维医药文献《药物志》(艾·穆·玉·艾斯瓦尼著)以及《回回药方》《拜地依药书》《药物之园》等中均有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药材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作为“维吾尔族习用药材”收载。《维吾尔民族医常用药材》中记载其基原植物为黑香种草。
黑种草子
毛茛科植物瘤果黑种草(Nigella glandulifera)或黑香种草(Nigella sativa)的干燥成熟种子。维语名“Siyadan”,音译名“斯亚旦”“斯亚旦·乌如克”“守尼孜”(源于阿拉伯语名Xunize)等。维吾尔族医学常用药材。
- 英文名称
- heizhogncaozi
- 原语种名称
- Siyadan
- 所属学科
- 中医药
在中国,瘤果黑种草(图1)主要栽培于新疆;中亚各国及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均有分布,多有栽培。黑香种草在中国无分布。8月果实成熟时采集全株,晒干,打下种子,再晒干。
药材(种子)呈三棱状卵形,长2.5~3毫米,宽约1.5毫米,表面黑色(图2),粗糙,顶端较狭而尖,下端稍钝,有不规则的突起,质坚硬;断面灰白色,有油性。气微特异,味辛。
黑种草子为三级干热,味辛。功能行气、通经、利尿、健胃、止痛、化痰、润肤生辉、乌发,用于腰背酸痛、腹痛、神经衰弱、白癜风、哮喘、关节炎、闭经、腹水、感冒、毒虫咬伤。
黑种草子含三萜及三萜皂苷类成分有:常春藤皂苷元3-O-α-L-鼠李糖-(l→2)-α-L-吡喃阿糖苷、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l→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等;生物碱类成分有:黑种草碱[注]、nigellicine(C13H14N2O3)、nigellidine(C18H18N2O2)等;黄酮类成分有:槲皮素[注]、山柰酚[注]、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l→2)-吡喃葡萄糖苷等;还含挥发油,油中含异长叶烯、4-甲基-1-(1-异丙基)-3-环乙烯-1-醇、百里香醌[注]、黑种草酮[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含常春藤皂苷元(C30H48O4)不得少于0.50%。
黑种草子具有镇咳、祛痰、抗炎作用,能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使小鼠气道酚红分泌量增加,可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能抑制大鼠体外血栓长度,减轻大鼠体外血栓重量,明显延长大鼠血爆时间。提取物局部给药可延迟二甲基苯并蒽(DMBA)所致小鼠皮肤乳头状癌的发生,使癌肿发生数减少;水提物腹腔注射能抑制20-甲基胆蒽(MCA)所致软组织肿瘤发生。
维医学古籍《注医典》记载黑种草子可治坚硬肿瘤、扁平疣、黑斑、白斑、哮喘、感冒发烧、泌尿系结石等;《拜地依药书》言能祛寒消肿、生发乌发、温筋健肌、温宫止痛、消除黄疸;《药物之园》记载可利尿催乳、燥湿明目等。维医临床常用于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的多种疾病,单用或入复方。如将黑种草子研磨成细粉,以葡萄醋调和制成敷剂敷患处,治疗肿瘤、扁平疣、黑斑、白斑等;粉末以蜂蜡(融化)、指甲油调制成软膏,涂患处治疗脱发、白发;以黑种草子为君药的复方“斯亚旦生发油”,功能为温肤生发、止痒去屑,用于秃发、脱发和头皮瘙痒;配伍有黑种草子的“清涩比黑马尔江散”,其煎液熏洗患处可治皮肤瘙痒、流血不止,熏鼻治鼻塞、流涕,含漱可治咽喉肿痛;“驱白艾力勒思亚散”功能为熟化异常黏液质、温肤着色,用于白热斯(白癜风)、头发胡须早白;“行气那尼花颗粒”功能为保肝、开胃、行气、镇痛、温化子宫,用于胃肠道疾病、肝炎、胆囊炎、妇女不孕等。用量:内服2克,外用适量;或入蜜膏、消食膏、散剂、油剂等。
维医认为黑种草子对肾脏有害,可以西黄芪胶矫正;热性病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