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医药古籍文献《注医典》《回回药方》《拜地依药书》《药物之园》等中有记载,该药材的根有红(拜赫曼苏肉赫)、白(拜赫曼赛菲德)两种。近代文献记载,苏联学者将红者的学名定为Statice limonium,经考证该学名为白花丹科植物欧洲补血草(Limonium vulgare)的异名,而维医自古使用的“拜赫曼苏肉赫”为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附录中收载的“补血草”的基原也为大叶补血草,以根及根茎入药。
大叶补血草
白花丹科植物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的干燥根茎。维语音译名“克孜力拜赫曼”“奥力特白哈曼朗力克”“拜赫曼艾合买尔”等。维吾尔族医学常用特色药材。
- 英文名称
- dayebuxuecao
- 所属学科
- 中医药
大叶补血草为荒漠植物,通常生长于盐渍化荒地、盐土上。东自西伯利亚安加拉河中游、西至中欧东南部均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等地。夏、秋季采挖地下部分,干燥,或鲜用。药材主要依赖于进口。
大叶补血草药材以根部为主,根粗壮,木质化,类圆锥状、圆柱状,分枝或不分枝,长10~35厘米,表面有不规则的纵沟和隆起的侧根痕,灰褐色或棕黑色;顶端有短的根茎和残留茎、叶柄残基。质重而坚硬,断面棕红色;气微,味涩、微苦。
二级干热,味淡,带黏性。功能生干生热,补心,壮阳,肥体,填精,固精,爽心悦志,燥湿,消除黄疸,温宫生辉。用于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心悸、心烦意乱、羸瘦、阳痿、精少、早泄、遗精滑精、黄疸、宫寒面暗。
大叶补血草含有黄酮类成分有杨梅素[注]、杨梅苷[注]、杨梅素鼠李葡萄糖苷[注]、异鼠李素[注]、芦丁[注]、槲皮素[注]等;酚酸类成分有五倍子酸[注]、丁香酸[注]、鞣花酸[注]等;花白素(4-羟基黄烷醇)缩合鞣质,其组成成分有花色素[注]、花色素鼠李糖苷[注]、伪花色素鼠李糖苷[注]、飞燕草素[注]等。此外,预实验表明还含有蒽醌类、三萜类、生物碱类等成分。
大叶补血草提取物对偏二甲肼(ADMH)引起的小鼠致突变和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文献报道,补血草属植物具有补血、止血、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消炎、抗氧化及抗衰老等药理作用。
维医学古籍《拜地依药书》《药物之园》等言大叶补血草可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尿血、痔疮出血、脱肛、痈疽、子宫内膜炎、宫颈炎、膀胱结石等;《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记载其有补心、壮阳等作用。临床主要配伍于复方中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复方高孜斑片”功能为强心健脑、安神、通脉,用于异常脾液质性心悸、失眠、头晕头痛、神经衰弱、高血压等;“和胃依提尔菲力开比尔蜜膏”功能为和胃化浊、益肠、清血,用于异常黏液质所致的胃部胀满、食后作痛、消化不良、胃下垂等消化道疾病;“平溃加瓦日西麦尔瓦依特蜜膏”功能为健脾温胃,用于寒性胃痛、腹泻少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流产等;“罗补甫克比日丸”功能为温补脑肾、益心填精,用于阳痿、滑精、早泄、体虚等;“镇静艾比结德瓦尔丸”功能为镇静安神、益心强身、清理败血,用于心神紊乱、癫狂乱言等。用量:内服4~6克,外用适量;或入仁膏、蜜膏、洗剂、栓剂等。
维医认为本品对肠道有害,可以洋茴香、西黄芪胶、大枣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