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学 . 考古学 . 夏商周考古 . 周边地区青铜文化 . 西南地区 . 石寨山文化

石寨山文化

/Shizhaishan Culture/
条目作者蒋志龙

蒋志龙

最后更新 2023-07-25
浏览 256
最后更新 2023-07-25
浏览 25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文化。

英文名称
Shizhaishan Culture
所处时代
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
年代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
位置
云南滇中地区滇池和玉溪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周围

因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墓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云南滇中地区滇池和玉溪市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周围,东起曲靖宣威,西至楚雄禄丰,南起元江以北,北至金沙江南岸。年代约当春秋时期至东汉初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由于石寨山墓地出土遗物极具地方特色,与中原地区商周青铜器等有明显的差别,加之“滇王之印”的出土,有学者将其命名为滇文化或滇池区域青铜文化,1980年命名为石寨山文化。

石寨山文化遗存最早于1953年发现于昆明官渡遗址,此后相继发现石寨山、河泊所、石碑村、海源寺等遗址和墓地,出土典型器物为泥质红陶凸底浅盘(同心圆纹红陶盘),学术界认为属于新石器时代。1955年起,先后发掘石寨山,安宁太极山,江川李家山(见李家山墓地),呈贡石碑村(见石碑村墓地)、天子庙(见天子庙墓地)、小松山,以及官渡羊甫头(见羊甫头墓地)等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在器形和纹饰上大体相同,以青铜兵器和生产工具为主,大、中型墓葬中还出土有礼器、乐器以及玉器等。1990年玉溪刺桐关遗址发现泥质红陶凸底浅盘与铜器和铁器共存的情况,2005年昆明西山龙门天子庙遗址、2006年晋宁小平山遗址的发掘也证明了泥质红陶凸底浅盘属于青铜时代。2014~2019年,滇池东南岸河泊所遗址和西王庙遗址的发掘,首次在冲积平原地区发现包括房址在内的聚落遗址。

石寨山文化时期的居民已开始定居生活,房屋有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建筑、地面建筑等类型。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冶金业发达。为古滇国最强盛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文化特征突出表现在一组富有特色的器物群上。铜器以蛇首式剑、杵首式剑、一字格剑、柳叶矛、尖叶形(心形)锄、长胡方内戈、有銎戈、爪镰、双耳釜、壶、尊、葫芦笙、枕、鼓、贮贝器、执伞俑、干栏式房屋模型、各种人物及动物浮雕扣饰(见图)最具代表性,纹饰繁缛、造型生动。陶器主要有釜、壶、罐、碗、杯、同心圆纹盘、浅碟、豆等,陶器多为素面,纹饰主要为刻划纹、波浪纹等。

石寨山墓地出土的二豹噬猪铜扣饰石寨山墓地出土的二豹噬猪铜扣饰

学术界根据已知墓葬材料对石寨山文化的分期得出三期说、四期说和五期说等不同认识,尚缺乏聚落遗址材料支撑。随着聚落遗址考古工作的开展,未来结合墓葬和聚落遗址材料得出的分期认识,可能更接近该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