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工学 . 核技术 . 核技术基础 . 放射理论

正电子

/positron/
条目作者吴济民撰何科基修订
条目作者吴济民撰

吴济民撰

何科基修订

何科基修订

最后更新 2023-03-29
浏览 307
最后更新 2023-03-29
浏览 30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电子的反粒子。又称β+粒子。

英文名称
positron
所属学科
核技术

1932年,C.D.安德森利用云室发现了正电子,实验在云室的水平方向上放置一铂板,外加垂直于板面的磁场,大动量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径迹弯曲较少,在云室的照片上可看到带电粒子从下面入射向上留下的径迹,由带电粒子径迹弯曲的方向可判断,粒子是带正电的。

实验测量精度范围内,正电子具有与电子相同的质量和寿命,带有与电子电量相等但符号相反的电量。

正电子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反粒子,它的发现支持了P.A.M.狄拉克关于存在反粒子的理论预言。电子与正电子通过电磁相互作用可组成一个弱束缚态,称为电子偶素量子电动力学理论可很好地解释电子偶素的性质。

正电子和电子一样,只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不参与强相互作用。正电子和反电子中微子可赋予电子轻子数L=–1,而电子和电子中微子可赋予电子轻子数L=+1,在任何过程中,体系的电子轻子数总是守恒的。

实验上不仅可构成电子束流,也可构成正电子束流,从而可建造电子-正电子对撞机,通过电子-正电子湮灭过程开展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并已取得丰硕的实验成果。

在核技术领域中,正电子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最重要的例子是正电子核素氟-18通过与脱氧葡萄糖的结合已广泛用于医学临床检测,可诊断体内肿瘤组织、脑血流量、心血管系统的缺血症状等。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