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 J.J.汤姆孙和 F.W.阿斯顿
某元素中不发生或极不易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
1913年 J.J.汤姆孙和 F.W.阿斯顿
通常以原子核的比结合能ε=EB/A作为稳定性的量度;EB为核的平均结合能,A为核子数(质量数)。ε越大,体系的能量越低,也就越稳定。
自然界中,质子数Z的稳定范围在1~83,例外的是没有Z为43、61的稳定核素。A的稳定范围在1~209,但没有A为5、8的稳定核素。中子数N的稳定范围在0~126,其中没有N为19、21、35、39、45、61、71、89、115、123的稳定核素。
将自然界中存在的核素以N(N=A-Z)为纵坐标,Z为横坐标作图(图1),成一条窄带。在轻核部分,N=Z,随着Z的增大,窄带渐偏离N=Z的直线而向上发散,至N=83,中子与质子比为1.52,以后就没有稳定核素。这说明核的稳定性与中子与质子比值有关,有近似的对称关系,即核稳定性的
核素的稳定性还与核子数的偶奇性有密切联系。偶Z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比奇Z元素多得多,且偶Z和偶N的占大多数。事实上,奇Z元素最多只有两个稳定同位素,而且它们几乎常是偶N的。这就是核稳定性的
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常用同位素丰度表示,指一种元素的同位素混合物中,某同位素的原子数与该元素的总原子数之比。天然物质中的大多数元素,特别是较重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恒定性。但由于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对于同位素,特别是轻元素的同位素起着不断的分馏作用;放射性衰变或诱发核反应,使某些元素的同位素还在继续产生或消灭。因而,随样品来源环境的变迁,元素的同位素组成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在Z<28的元素中,往往有一种同位素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而其余同位素丰度很低。当Z>28,同位素的丰度趋向均匀。偶Z元素中,丰度最大的同位素是偶N的,最轻和最重的稳定同位素也是偶N的,且偶N的同位素丰度总和占70%以上,而奇N的同位素丰度总和却不超过30%。
稳定同位素在核能、地质、化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氘、锂-6是重要的聚变能的燃料,可用于制造氢弹,也可用于实现可控热核反应;碳-13已用于人体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多种稳定同位素用于核磁共振医学临床检验;氧-16和氧-18可用于地球化学的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