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青南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的三江源和可可西里地区,区域范围主要指东昆仑山—布尔汗布达山—鄂拉山—西倾山一线以南,乌兰乌拉湖以东,贵南—泽库一线以西,唐古拉山脉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见图)6县,果洛藏族自治州6县,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兴海县、同德县3县,以及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泽库县,共17个县及唐古拉地区(属格尔木市管辖)。面积35万平方千米,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8%。
青海南部高原
青藏高原核心腹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简称青南高原。
- 英文名称
- Qinghai Nanbu Gaoyuan
- 简称
- 青南高原
- 又称
- 5
- 所属学科
- 中国地理
2.15亿年前,青南地区为古地中海的海洋环境;距今1.81~1.35亿年,该地区逐渐脱离海浸,陆续上升成陆,由于海拔较低,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距今0.65~0.58亿年的古新纪至始新纪,昆仑山至唐古拉山的广大地区上升为剥蚀平原,海拔1000米以下,属于副热带干旱区;距今0.25亿年的中新世,青南地区海拔抬升至1500~2000米;距今1300万年的喜马拉雅运动使该地区海拔上升到3000米左右;近360万年以来,青南地区强烈隆升,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成为青藏高原核心腹地的高平原。青南高原内部有近乎呈东西走向的3条山脉平行排列,最北端为东昆仑山—鄂拉山—西倾山;中部为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最南端为唐古拉山脉。高原面上高山和极高山、湖盆、沼泽湿地极为发育,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现代冰川发育。青南高原中西部和北部呈山原状,起伏较小、切割较浅,多宽阔而平坦的滩地,在地势平缓、排水不畅的地区形成大面积沼泽;东南部地区切割强烈,高山峡谷发育,地形陡峭,相对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
青南高原属典型高寒大陆性气候类型,气候带从东南部的山地寒温半湿润,逐渐过渡到西部的高寒半干旱。年平均气温西部低于-4℃,东部高于2℃。西部无绝对无霜期,东部无霜期30~60天。年降水量西部少于150毫米,中部200~400毫米,东南部500~700毫米,东北部300~500毫米。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
青南高原被称为中华水塔,是中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因其位置独特,海拔高峻,成为全球现代冰川集中分布区之一,冰川总面积达1812.74平方千米,年冰川融水量约17.02亿立方米,是三江源和内陆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青南高原内部地势平坦,有利于河网、水系和湖泊、沼泽的形成和发育,仅长江、黄河、澜沧江水系就有大小河流180条,大小湖泊16337个,湖泊总面积达到2350.77平方千米,其中总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26个,形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高原湿地。
青南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覆被类型主要有草甸草原、草原、灌丛和森林。草甸主要是以嵩草属为主的高寒草甸和以西藏嵩草、甘肃嵩草等为主的分布于河岸阶地和低洼地区的高寒沼泽草甸,除此之外还分布有高寒垫状植被和沙生植被等;草原有以紫花针茅、青藏苔草等为主的高寒草原和以长芒草、短花针茅等为主的温性草原;灌丛主要有温性灌丛和高寒灌丛两种;森林主要沿河流两侧呈零星分布,代表树种有青海云杉、川西云杉、紫果云杉、祁连圆柏、糙皮桦等温带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该区有维管束植物2238种,分属于87科471属,两栖爬行类14种,鸟类255种,兽类9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8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鱼类41种。珍稀野生动物有麝、马鹿、白唇鹿、野驴、野牛、盘羊、藏羚羊、雪豹、黑颈鹤等数十种,出产雪山贝、岷贝、冬虫夏草、掌叶大黄、唐古特红景天、水母雪莲、藏茵陈等名贵药用植物。
青南高原已发现的矿产种类有煤、油页岩、地热水、泥炭、铁、锰、铜、铅、锌、汞、钴、金、银、铌、钽、硫、水晶、萤石、重晶石、白云母、池盐、钾盐、石膏、石灰岩、彩石等50余种,其中以铜、钴、金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最为重要。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编辑委员会.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编辑委员会.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
- 青海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青海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