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一般管理理论 . 管理思想与学说 . 管理流派 . 系统理论学派

系统理论学派

/system theory school/
条目作者刘卓军

刘卓军

最后更新 2024-08-16
浏览 189
最后更新 2024-08-16
浏览 18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强调在一般管理理论的研究中运用系统思想的一种管理学派。

英文名称
system theory school
所属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般管理理论先驱、《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的作者H.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整个管理过程涉及众多因素,其中协调和控制必然要服务于管理的整体目标,这本身已体现了朴素的系统思想。

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管理学家C.I.巴纳德则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要求高层经理们应有整体的系统观念,在各个部门之间实现最佳平衡。稍早一些,M.P.福莱特也明确提出了管理的整体思想,把企业组织视为不断运动着的统一整体,指出管理必须着眼于整体协调。这些观念对于系统思想浸入管理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3年F.E.卡斯特、R.A.约翰逊与J.E.罗森茨韦格合作出版了《系统理论与管理》,1970年卡斯特与罗森茨韦格又合作出版了《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系统理论学派正式形成。卡斯特等人也成为系统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系统理论学派得以建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解决管理问题的迫切需求,二是一般系统理论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适用性非常普遍,但最初管理科学与科学管理却起源于对企业的管理。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是管理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如何从企业整体的要求出发,处理好企业组织内部各个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转,成为普遍被关注的挑战性问题,也是大型企业管理和大规模工程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1937年,系统论创立人K.L.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一般系统理论”的概念,系统管理、系统分析、系统方法的概念开始出现在管理文献之中,影响着人们开始从系统的构成、系统的功能和系统的环境等视角看待被管理的对象。实践上,曼哈顿计划历时3年,耗资数十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曼哈顿工程的圆满成功显示出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重要价值。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目标性已经成为系统思想浸入管理学之后呈现的主要特征。20世纪60年代阿波罗计划的成功实施,再一次体现了系统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重要价值。

系统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有着广泛的影响。1978年,中国学者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发表论文《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明确把已经提出还在发展的系统工程指向为组织管理的技术。文章从技术层面列举了运筹学、统计学、概率论以及包括大系统理论在内的控制论作为系统工程,也是系统管理的支撑性工具。其中,钱学森不但有理论贡献也有参与组织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伟大实践。正因为此,钱学森等学者在后来才能提出复杂、开放、巨系统的概念,为一般管理理论系统理论学派的成熟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