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E.L.桑代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桑代克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例如,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好人,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人,他就会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的品质。
光环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①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以推及一般特征;②将无实际内在关联的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一种特征就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③认为好就全都肯定,认为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日常生活中,光环效应主要表现为以貌取人,以服装定地位、性格,或者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在对陌生人进行评价时,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当警惕光环效应的影响,避免陷入光环效应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