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海人。早年学诗于陈德永、李孝光,后“应进士举不得志,遂刻意为歌诗文词,动以古人为法”(陶凯《故晋府长史朱公行状》)。元末游学金陵,经南台御史赵承禧荐,授慈溪县儒学教谕,调萧山县儒学教谕,擢萧山县主簿。至正二十年(1360)授江浙行省照磨、左右司都事,转员外郎,皆不就。明洪武三年(1370)春,经宋濂举荐至京师,续修《元史》,史成,以疾辞归。洪武六年,宋濂又荐其有良史之才,赴京师纂修《大明日历》,书成,授翰林院编修。七年与宋濂等奏《皇明宝训》修成,十一月奉命与诸儒考正韵书,十二月考古丧礼。八年奉旨考历代后妃仪卫车从时礼,擢晋王府右长史。洪武九年卒。
据陶凯《故晋府长史朱公行状》及宋濂《故晋府长史朱府君墓铭》所载,朱右所著有《白云稿》《春秋传类编》《三史钩玄》《秦汉文衡》《深衣考》《邾子世家》《历代统计要览》等。其文“一以经为本”,深醇精确,简而有度。宋濂《白云稿序》赞扬其文章“体多而不冗,简而有度,神气流动,而精魄苍劲”(《宋学士文集》卷八)。四库馆臣称其“所作类多修洁自好,不为支蔓之词,亦不为艰深之语,虽谨守规程,罕能变化,未免意言并尽,而较诸野调芜词,驰骋自喜,终不知先民矩矱为何物者,有上下床之别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朱右曾选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及三苏之文编成《唐宋六家文衡》,对“唐宋八大家”之说的最终定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所著现存《白云稿》12卷,明初刻本,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卷首有李孝光、张天英、危素、倪中、杨翮、宋濂所作序,正文收录骚赋、杂著、序、记、铭赞、题跋等,有文无诗。又《白云稿》5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库馆臣依“浙江汪启淑家抄录”。《白云稿》11卷,存3卷,明抄本,南京图书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