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岩石压电性的复杂物理现象称为压电效应,是一种介于电学和力学之间的现象。
岩石压电性
岩石、矿物受到压力时,内部发生电极化,表面带电荷的性质。
- 英文名称
- piezoelectric of rock
- 所属学科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880年,法国物理学家P.居里和J.居里兄弟研究了石英、电气石及其他矿物的压电效应。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物理学家P.朗之万等学者推动了压电性理论的深入研究,使其逐渐在各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940年,苏联科学家A.B.舒布尼科夫从理论上提出存在压电多晶体的可能性,并提出压电结构理论,对后来岩石压电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50年代之后,大量野外试验发现某些岩石具有压电性,并使其逐步与地质、地球物理,特别是找矿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具有中心对称的晶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引起晶格变形,使带电离子发生位移,致使晶体的总电偶极矩发生变化,结果造成晶体内部产生电极化作用,从而激励晶体表面产生电荷,形成压电效应。岩石、矿物压电性的定量特征主要是以压电模数来描述,它是一个复杂的各向异性物理量。由弹性理论可知,任意形状的弹性体,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内任意一点处,将产生6个独立的应力分量,此6个应力分量完全决定了通过M点的任意单元面积上的应力。压电模数(
)可以用极化强度(
)与应力(
)来描述:
理论上,无对称中心的晶体都能产生压电效应,故根据矿物晶体结构的类型推测有300多种矿物具有压电性,但其中50%极不明显,而且只有20余种已测出压电模数,有70余种矿物仅能定性地确定其压电效应。
岩石的压电性主要决定于岩石的压电结构的对称类型,而岩石压电结构的对称类型又取决于组成岩石的压电矿物的性质,即压电矿物晶体的对称类型、压电模数的大小、极化轴和其他轴的空间定向特征、压电矿物的百分含量,以及岩石中压电中性成分的空间位置关系等。
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压电矿物是石英、电气石、霞石和闪锌矿。石英居重要位置,其在自然界分布最广,压电性亦强。它不仅仅是许多岩石的造岩矿物,同时与某些金、铜、锡、钨、钼和稀有元素矿床,以及水晶、云母、萤石等矿产有密切成因关系。对中国十几个矿区的一些岩、矿石标本测得的压电模数值如表所示。由表可见,不同成因的含石英矿石(热液石英岩和砂岩)即使二氧化硅含量几乎都近于100%,但由于压电结构的不同(取决于岩石的成因及成岩过程中构造应力和地球电场),其压电模数差异很大。如果岩石中压电性矿物定向排列性很强,则不同面上的压电模数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即表现出岩石压电性的各向异性。另外,岩石的压电性具有可逆性,即存在逆压电效应。将存在压电性的岩石置于电场中,其形状及大小将发生变化,即产生应力与应变。
岩、矿石名称 | 最大压电模数/(10-15C/N) |
热液石英岩Ⅰ | 824.01~266.0 |
热液石英岩Ⅱ | 193.22~59.73 |
热液石英岩Ⅲ | 25.15~16.04 |
花岗岩Ⅰ | 13.66~11.79 |
花岗岩Ⅱ | 5.30~3.00 |
花岗岩Ⅲ | 2.55~1.79 |
伟晶岩 | 7.64~3.17 |
夕卡岩 | 3.21~2.10 |
片麻岩 | 3.07~2.51 |
砂岩 | <1.0 |
闪锌矿石Ⅰ | 8.43~8.94 |
闪锌矿石Ⅱ | 7.28~9.10 |
闪锌矿石Ⅲ | 6.78~8.11 |
基于压电效应,利用岩石、矿物的压电性差异,施加人工震源而使弹性波在岩石中传播,产生应力作用,同时观测弹性波场和电磁场的变化,从而能达到勘查地下某些矿产资源的目的。
扩展阅读
- 李金铭.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 姜枚,刘煜洲,王寅生.压电法.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