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由睾丸产生,在附睾中成熟。精浆由精囊液(60%)、前列腺液(30%)和尿道球腺的分泌液组成。正常男性每次射精量为2~6毫升,每毫升精液含(0.2~4)×108个精子,若少于0.2×108个,则不利于受孕。精液刚射出时呈乳白色胶冻状,久未排精者可呈淡黄色,液化后呈半透明乳白色。正常精液呈弱碱性,pH为7.2~7.8。
精液中含有水、果糖、蛋白质、维生素、前列腺素、无机盐、各种酶等多种成分。果糖是为精子运动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高浓度的前列腺素有利于精子在雌性生殖道内的运行。精液中的蛋白质主要由精囊腺分泌,蛋白水解酶主要由前列腺分泌。这些蛋白质和蛋白水解酶使得正常人类精液射出后具有凝固并在短时间内液化的特点。精囊腺分泌的凝固蛋白是引起精液凝固的主要成分,精液的液化是由前列腺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前列腺特异抗原,其可将凝固蛋白水解,引起精液的液化。精囊腺分泌的纤维连接蛋白以及前列腺分泌的纤溶酶也参与精液的凝固与液化,机制与血液的纤溶过程类似。
精液的凝固与液化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精液刚射出时呈稠厚的胶冻状,有利于射精后在女性阴道中停留,而且精液呈弱碱性,可中和酸性的阴道分泌物,避免精子被破坏;随后精液液化,精子获能,利于精子的运动。如精子不液化,可抑制精子活动力而影响受孕。尽管正常男性每次射出上亿个精子,但只有极少数活动力强的精子能到达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最后一般只有一个精子与卵子受精,形成受精卵。精子形态、数量、存活率、活动力等检查可用于评估男性生育能力,而精液的生化、免疫学及微生物学检查可作为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诊断的辅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