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外国文学 . 法国文学 . 非洲法语文学

乌斯曼,S.

条目作者金志平撰吴岳添修订
条目作者金志平撰

金志平撰

吴岳添修订

吴岳添修订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54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5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923-01-01~2007-06-09)

塞内加尔小说家、电影编导。

拉丁文名称
Sembène Ousmane
国籍
塞内加尔
出生日期
1923-01-01
去世日期
2007-06-09
出生地点
济金朔尔
去世地点
达喀尔
代表作品
《神的儿女》

生于济金朔尔一个沃洛夫族渔民家庭,卒于达喀尔。乌斯曼先后做过渔夫、管子工、泥水匠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自由法国”部队当汽车司机,参加过意大利和德国境内的战役。1945年复员回到达喀尔,几年后去巴黎雷诺汽车厂做技工,接着到马赛当码头工人,并从事工会工作。

乌斯曼的创作注重反映现代非洲国家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他的小说《黑人码头工》(1956)带有自传性质。《祖国,我可爱的人民》(1957)歌颂一位为祖国献身的非洲知识青年。《神的儿女》(1960)是一幅雄伟的历史画卷,以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他亲自参加的达喀尔-尼日尔铁路工人的罢工。这次铁路工人罢工分为三个阶段,从马里的巴马科到塞内加尔的铁路交通枢纽捷斯,再到达喀尔,虽然受到镇压并有人牺牲,但最终获得了胜利。小说刻画了白人剥削者与被剥削的黑人之间的对立,揭露了殖民主义制度的罪恶,颂扬了民众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这部题献给黑非洲工会成员的小说政治态度鲜明,场面波澜壮阔,属于为推动非洲解放而创作的第一代非洲小说中的杰作。

乌斯曼的小说还有讽刺1958年公民投票的《热风》(1963),揭露城市道德堕落的《汇票》(1965),批判暴发户和一夫多妻制习俗的《哈拉》(1973)和鞭笞玩弄权术政客的《帝国的最后一人》(1981)。他还著有题材广泛的短篇小说集《上沃尔特人》(1962)、《尼伊旺》(1987)等。

乌斯曼曾在1958年访问中国。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后,他回国创立泛非电影工作者协会并开始拍摄影片,为发展非洲电影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