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属异源四倍体(AABB,4n=40),一般认为是由野生二倍体基因组AA和BB经过长期自然杂交和进化形成的,一般认为花生属植物最初起源于巴西高原地区,在高原由于地质运动而抬升的漫长过程中,这些植物沿着河流向低海拔地区扩展,而且沿不同流域形成不同“区组”“区系”和“种”的分化。花生籽仁富含油脂及蛋白质,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是重要的植物油和蛋白质来源。中国花生面积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总产量高居世界首位,中国在世界花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花生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工作是花生育种的重要基础,国际上花生种质资源搜集最多的是位于印度的国际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共保存了15445份栽培花生及453份野生资源。中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与中期库保存了从33个国家引进的8173和8957份花生种质资源,其中国外花生品种资源3025份。
花生种质资源创新是选育突破性品种的必要前提,中国主要利用杂交回交、野生种远缘杂交、辐射及化学诱变、分子育种等方法进行的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但由于花生高度闭花授粉、基因库遗传基础狭窄以及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等特点,导致花生栽培种遗传多样性偏低,难以培育新的突破性品种。
花生辐射育种通常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物理射线作为诱变因素,对花生组织、器官或整体进行处理,诱发其染色体数量、结构改变进而影响植株行为变异,从而得到可供生产利用的突变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出新种质的育种技术。花生辐射育种可以打破不利基因连锁,促进基因交换、基因重组,使诱变材料产生DNA突变,或导致细胞染色体变异,具有变异频率高、变异范围大、后代稳定快、育种年限短等特点,可产生自然界不存在或极为罕见的新性状,是创制突破型品种的有效途径。通过辐射诱变和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等方法,国内已先后选育一批花生新品种:如“辐2l”“鲁花6号”“鲁花7号”“辐7-28”等,促进了花生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