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明代文学 . 明代散文 . 【散文家】

张溥

/Zhang Fu/
条目作者芦宇苗

芦宇苗

最后更新 2025-03-25
浏览 227
最后更新 2025-03-25
浏览 22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602~1641)

中国明代文学家。初字干度,改字天如,号西铭。学者称天如先生。

英文名称
Zhang Fu
干度、天如
西铭
世称
天如先生
籍贯
​太仓(今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602
去世日期
1641

太仓(今江苏苏州)人。19岁补博士弟子员,以学行与张采名于乡里,号“娄东二张”,后终身为莫逆交,互为儿女姻亲。天启四年(1624)与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共创“应社”,以治五经、研讨制义为务。六年,魏忠贤逮周顺昌,激苏州民变,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被杀,张溥因作《五人墓碑记》以记之。崇祯元年(1628)以恩贡入太学,结“燕台社”,又与杨伯祥结“江北应社”。二年,于吴江开尹山大会,合十七家文社为一,以“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为宗旨,称“复社”,共推张溥为首领(陆世仪《复社纪略》)。三年,乡试夺经魁,“复社”诸人陈子龙、吴伟业、杨维斗、万寿祺、杨伯祥等中试,并于南京首举“复社”社集,称“国门广业社”。四年入京,与“复社”吴伟业、杜麟征、左懋第、马世奇、姜采等皆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在京二年,后以葬亲乞假归。六年,再主盟“复社”士子虎丘之会,九年复于南京社集。

张溥虽家居著述,而学者争及门,选文会友,又评议朝政,声气通于朝右,多预朝中之党争人事。同里监生陆文声求入社不许,乃诣阙告“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帝有旨究之,以至朝野争议,以周延儒再为首辅,事始解。崇祯十四年五月初八卒,或疑其中毒死。卒后,海内会葬者数千人,私谥“仁学先生”。平生尊经重史,期复古道,又以学问渊博、文章敏捷称,交游遍海内。主张文以载道,文质相符,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反对公安、竟陵两派逃避现实,只写湖光山色、细闻琐事或追求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提倡兴复古学的同时,又以“务为有用”相号召,以“雅”为赤帜,与前、后七子单纯追求形式、模拟古人有所区别。其论诗则以才力、学问、性情至上,重“温柔敦厚而不愚”。《明史》本传称崇祯十五年下诏征集张溥所著之书,有司先后录上3000余卷,虽多为编著之书,亦不乏假托者。虽其卒后易代,门绪式微,清初又被列为禁书,所著存世仍不在少数。《明史·艺文志》亦多著录。

现存经史著述主要有《诗经注疏大全合纂》34卷,《易经注疏大全合纂》64卷,《周易系辞注疏大全合纂》4卷,《书经注疏大全合纂》34卷,《四书注疏大全合纂》37卷,《张天如先生汇订四书人物名物经文合考》20卷,《春秋三书》(《春秋列国论》《春秋诸传断》《春秋书法解》)31卷,《通鉴纪事本末论正》239卷,《历代史论一编》4卷《二编》10卷等,皆有崇祯时刊本。又有《古文五删》52卷(有明末段君定刻本)。又有《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118卷(有崇祯进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是张溥为“兴复古学”而编辑的一部规模宏大的总集。《四库全书总目》说:“此编则元元本本,足资检核。”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殷孟伦注),将各集卷首题辞首次辑成一书,并加必要注释,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及张溥著作的重要资料。

诗文著述主要有天启末刊本《七录斋集》6卷《论略》1卷,崇祯九年刊本《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文集近稿》6卷、《古文存稿》5卷、《馆课》1卷、《论略》1卷、《诗稿》3卷),崇祯十五年刊《七录斋近集》16卷,明末刻《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其以文见长,虽不以诗名,然旦夕吟咏不辍,集中有诗凡870余首。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