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图1)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及大别山区、江西北部、西至湖南西南部及贵州等地,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江西、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秋末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和泥沙,干燥。中麻黄和草麻黄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商品药材来源于野生和栽培,以草麻黄为主。
收涩药。始载于《名医别录》。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或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的干燥根和根茎。
麻黄(图1)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及大别山区、江西北部、西至湖南西南部及贵州等地,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江西、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秋末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和泥沙,干燥。中麻黄和草麻黄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商品药材来源于野生和栽培,以草麻黄为主。
麻黄根(图2、图3)呈圆柱形,略弯曲,长8~25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和支根痕。外皮粗糙,易成片状剥落。根茎具节,节间长0.7~2厘米,表面有横长突起的皮孔。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射线放射状,中心有髓。气微,味微苦。
麻黄根味甘、涩,性平,归心、肺经。具有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盗汗。
麻黄根有收敛止汗功效,可随证配入复方中使用。治疗自汗不止,可配伍当归、黄芪;治疗产后虚汗不止,可配伍牡蛎;治疗阴虚盗汗,常配伍生地黄、熟地、牡蛎、山萸肉、龙骨等滋阴收敛药。
煎服用量3~9克;外用适量,研粉撒扑。有表邪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