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花(图1)广泛分布于温暖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图2)。
秋季花盛开时(图3、图4)采收,晒干。商品药材主要来自栽培。
鸡冠花为穗状花序,多扁平而肥厚,呈鸡冠状,长8~25厘米,宽5~20厘米,上缘宽,具皱褶,密生线状鳞片,下端渐窄,常残留扁平的茎。表面红色、紫红色或黄白色。中部以下密生多数小花,每花宿存的苞片和花被片均呈膜质。果实盖裂,种子扁圆肾形,黑色,有光泽。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鸡冠花甘、涩,性凉,归肝、大肠经。具有收敛止血、止带、止痛,用于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
鸡冠花能收敛止带,为治疗带下证之常用药物。治脾肾两虚之带下,常与白术、茯苓、芡实等药同用。治湿热带下,常与黄柏、车前子、苍术等药同用。鸡冠花还具收敛凉血止血之功。治血热妄行之崩漏,常与牡丹皮、赤芍、苎麻根、茜草等药同用;若配伍党参、黄芪、山茱萸、炮姜等药同用,则可用于冲任虚寒之崩漏。治鼻衄不止,可与生地黄、麝香同用。治血热便血、痔血,常与地榆、槐花、黄芩炭等药同用。鸡冠花还有凉血涩肠止痢之功。治赤白下痢可单用酒煎服,或与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等药同用;治久痢不止者,常与椿皮、石榴皮、罂粟壳等药同用。
煎服用量6~12克。瘀血阻滞崩漏及湿热下痢初起兼有寒热表证者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