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中医药 . 中药学 . 中药分类 . 清热药 . 清热凉血药

赤芍

/peony root/
条目作者金华

金华

最后更新 2023-09-08
浏览 434
最后更新 2023-09-08
浏览 43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清热凉血药。又名木芍药、草芍药、红芍药、毛果赤芍。始载于《开宝本草》。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图1、2、3)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的干燥根。

英文名称
peony root
拉丁文名称
PAEONIAE RADIX RUBRA
又名
木芍药、草芍药、红芍药、毛果赤芍
所属学科
中医药

川赤芍分布于中国西藏东部、四川西部、青海东部、甘肃及陕西南部。在四川生长于海拔2550~3700米的山坡、林下、草丛中及路旁,在其他地区生长于海拔1800~2800米的山坡疏林中。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商品药材主要来自野生。

图1 芍药图1 芍药

图2 芍药花图2 芍药花

图3 芍药根图3 芍药根

赤芍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厘米,直径0.5~3厘米。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和皱纹,并有须根痕和横长的皮孔样突起,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图4)。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图4 中药赤芍图4 中药赤芍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功能,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赤芍主要含萜类及其苷、黄酮及其苷、鞣质、挥发油、酚酸等,具有抗血栓、抗凝血、镇静、抗炎、抑菌、降脂等作用。

赤芍的清热凉血作用稍逊于牡丹皮,常相须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及血热出血证,常配生地黄水牛角同用。赤芍能活血化瘀,且长于止痛,常用于瘀血所致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癥积、跌打肿痛等,尤宜于血热瘀滞者。赤芍尚能清肝热,治肝热所致目赤红肿、头昏头痛。

煎服用量6~12克。孕妇慎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 陆小华,马骁,王建,等.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草药,2015,46(4):595-602.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