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组装来源于自组装,仍采用自组装的基本原理,最早出现于1970年生物方面的研究,用于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多肽的导向组装。
首页
[{"ID":42422,"Name":"理学"},{"ID":62083,"Name":"化学"},{"ID":119957,"Name":"无机化学"},{"ID":120262,"Name":"无机合成"},{"ID":120272,"Name":"导向组装"}]
. 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 无机合成 . 导向组装导向组装
/directed assembly/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02次
分子、纳米材料、微米或更大尺度物质的可控定向组装方法,通过外界导向因素实现复杂有序的多尺度组装体的构筑,从而实现对功能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精细调控。
- 英文名称
- directed assembly
- 所属学科
- 化学
模板作为基底可实现纳米材料的定向沉积,是为纳米颗粒组装提供骨架的材料,如单个分子、嵌段共聚物等。模板可分为软模板和硬模板。软模板具有特定空间分布的活性位点,对某些粒子具有亲和力,从而控制组装体粒子的周期性和形成多级结构。一般软模板多为有机或生物分子,如两亲分子和DNA等。硬模板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纳米结构的颗粒,如碳纳米管。硬模板纳米组装体的微纳结构往往依赖于其模板的选择,相对于软模板制备法,组装体的周期有序性会降低。
基本结构单元受到短程的范德瓦耳斯力和长程的偶极-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间发生聚集而产生有序结构。
外电场使纳米颗粒发生极化产生偶极,进而产生一个非常强的具有各向异性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若这种相互作用足够强会使颗粒克服布朗运动产生偶极的链,链随时间增加变长变粗,交联在一起产生能量上最低的结构,如体心立方、六方最紧密堆积等。
基底放进浸润液体中会形成一个半月面,溶剂在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颗粒会因为毛细作用而向半月面移动,半月面上面的颗粒由于重力作用向下运动,最终在双重作用下实现基底的有序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