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中医药 . 针灸 . 经络学 . 经络

十五络脉

/fifteen main collaterals/
最后更新 2023-01-27
浏览 273
最后更新 2023-01-27
浏览 27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人体网络周身各部的络脉中十五支较大络脉的总称。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组成,总计十五条,又称十五别络。

英文名称
fifteen main collaterals
又称
十五别络
所属学科
中医药

十五络脉首载于《黄帝内经》的《灵枢·经脉》:“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十五络脉的循行分布有一定规律。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故均以络穴命名(见十六络脉)。由络穴分出后,分上下两支:一支向下走向与本经脉阴阳表里相合的经脉而达四肢末端,阴经别络走向阳经,阳经别络走向阴经,加强阴阳经脉表里相合的关系;另一支向上走在本经脉循行部位的浅层,可到达头面部,也可进入胸腹腔走在脏腑之间。任脉之络由络穴分出后散络于躯干部前面的胸腹部而下行;督脉之络由络穴分出后散络于躯干部的后面腰背部而上行,直达足太阳经的头项部;脾经之大络由络穴分出后散络于躯干部的侧面胁肋部。

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别络、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的经气。此外,从络脉分出的浮行于浅表部位的浮络和细小的孙络,分布极广,遍布全身,皆归属于十五络脉。它们将气血运送到人体各个部位,既起到网络周身、联系内外左右前后的作用,又有滋润荣养身体的生理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有一络治两脉的说法。络穴常和原穴下合穴等相配进行针刺治疗。皮肤针疗法(包括梅花针、七星针)不仅作用于皮部,也作用于络脉;拔罐刮痧刺络等疗法也可作用于络脉。

  • 石学敏.针灸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