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布依族聚居区。
分布于云南的布依族舞蹈有丧葬仪式中跳的马郎舞、反映古代战争兵器生活的兵器舞、与外来艺术相融合的狮子舞等。马郎舞多模拟生活、自然形态,动态多弯曲颠跳。兵器舞又称把式舞,主要反映战争时的兵器演练,带有娱乐和健身作用。狮子舞富有戏剧性,表演有故事情节,包含舞狮子、杀狮子、救狮子、再舞狮子4个舞段。舞蹈以情节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鲜明个性吸引人。布依族艺人认为,他们的狮子舞向彝族人学来后,又融入了布依族人的改造,形成了今天流传的形态。
分布于贵州的布依族民间舞大多为竹木响器舞,舞者边舞边击,形成节拍。此类舞蹈形式有响篙舞、粑槽舞等。此外,还有表现劳动生活的女子撒麻舞、织布舞,用于丧葬仪式的香花舞,用于喜庆日子的花棍舞,用于杀牛祭祖的铙钹舞,从傩戏派生出的贺童舞、地戏舞等。其中,铙钹舞流传于贵州西南的望谟、册亨、安龙、贞丰、普安、晴隆等县的布依族村寨。布依族的老人去世后,有杀牛祭祖的传统风俗。仪式中,孝男孝女们要围绕牛逆时针方向绕3圈后,退至一旁。铙钹舞队即上场开始舞蹈,舞队站成一横排,右侧站立击大锣者,左侧站立击皮鼓者。舞蹈多前弓俯身、叉腰下蹲、转体前俯的姿态,打击乐声错落有致,舞蹈造型动静相宜,人们的悲伤情绪在舞蹈中得到宣泄和缓解。
2008年,由贵州省兴义市申报的传统舞蹈狮舞(布依族高台狮灯舞)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