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语言学家M.格罗斯在词汇研究的基础上,于1968年发表《法语转换语法—动词句法》,1975年发表《句法方法论》,1977年发表《法语转换语法—名词句法》和1979年发表《语言学的实证》,提出并逐步完善了词汇语法理论。
词汇语法
基于词汇主义(将词汇视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学层面、而非语法理论一部分的一种发展倾向)的形式化的语言理论。
- 英文名称
- lexicon grammar
- 创制人
- M.格罗斯
- 代表性研究著作
- 《法语转换语法—动词句法》《句法方法论》《法语转换语法—名词句法》《语言学的实证》
- 所属学科
- 语言文字
词汇语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主张如下。
①坚持索绪尔的纯语言学的立场。主张“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就是语言”和“为语言就语言而研究语言”,把语言定义为一种特殊的、带有许多自然现象特点的社会现象,主张从语言的内在结构去研究,即把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合系统来研究,把一切非语言的因素(如社会、文化、心理因素)严格限制在一个可以把控的范围之内。词汇语法要营造一个属于语言学的独立空间,使其探讨经验范围之内的有关事实,即有关语言结构的内部和外部解释,其目的在于向应用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容易操作、便于运用的系统。词汇语法指出,对语言结构的内部解释属于学科的本位研究,而对其外部解释属于学科的主体研究,应当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②坚持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原则。20世纪结构主义方法论的共同特点是:语言是一个结构系统,应当注重语言结构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的探索,应当重视共时的研究,强调形式的分析和描写。语言学家的任务是描写语言,应当注意描写语言的整体性、描写手段的局限性和句法研究的重要性。在句法研究中,应该包括分类的研究观点、转换的研究观点和功能的研究观点。
③坚持实证主义的变换方法。认为语言研究应当处理的是实证资料的总和,其核心是句型的对立体类别,因为类别体现着句子之间的等级关系,而对立体类别则体现着句子之间的转换关系。
④词汇语法的中心思想是“词汇”及“语法”这两个组成部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缺一不可,对两者互动关系的研究应该系统地进行。词汇单位的句法个性正是句子共现和共存变异的主要原因,词汇和语法的互动要给出语言形式的共现和共存条件。
⑤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坚持方法的选择必须以应用价值为先导,反对以假设为前提而忽视应用的做法。
⑥主张句法独立,坚持在句法描写中摒弃语义上的先验模式,使语义的描写处于最低量状态,做到“语义低量”。这样一来,语言学家才有可能把握句子中句法和语义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得以对句法进行更加系统和精确的描写。格罗斯坚信,句法可以形式化到相当的“应用程度”(法语:valeur operatoire),而语义则不可能独立于句法而达到形式化,他并不排斥语义,但是主张语义描写的最低量。
⑦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上, 词汇语法主张自然科学研究的那种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实证态度和怀疑精神,相信一切语言理论和方法都受到语言事实的检验。从语言学还没有成为精密科学的现状出发,提出要对研究方法进行淘汰与创新,把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词汇语法的操作原理明确而具体。词汇语法坚持实证论,阐明有关描写语法的基本事实和进行分类和再分类的归纳的操作原则和顺序。
词汇语法的操作理据是基于经验证实原则和客观主义的实证主义的。前者强调任何观念和理论都必须以可观察的事实为基础,能为经验所验证;后者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合理分离,主体的知识应该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特点,尽量不掺杂个人的态度和情感、信念和价值等主观因素。
词汇语法的操作背景是后哈里斯主义(Post-Harrisism)。格罗斯继承了美国学者Z.S.哈里斯(Zellig Sabbettai Harris,1909~1992)的学术传统,坚持后哈里斯主义。他认为,口语材料和反例两项语料的处理离不开直觉的甄别和补充,任何回避口语材料和反例的做法都无益于语言的形式化描写。
词汇语法的操作意图是构建相互有机联系的描写、验证、分类、语料这四种机制。描写机制包括对特定语言进行系统描写的共时机制;集中研究句子得以形成和出现的实证条件;以词汇驱动,尽量进行穷尽性的描写,在具有相当规模的真实语料的范围内,对其中相关的语言现象进行彻底的逐一描写;建立以句子为基点的语法描写机制,把词汇放到句子中来验证句子的组配规则;描写核心句的成句条件的句法模式,以符合足句条件的核心句为基本观念。验证机制是把过去的语言学家所提出的语法规则放在一个形式化的、词汇与语法互动的系统中,从而核实它的可操作性。分类机制是建立一套有关处理语料的理论,以便更加系统地收集事实,寻找观念与自省的互补关系,寻找语料及其种种相关形态的层次关系。语料机制主张语料是语言学唯一的研究对象。语料应有样本再现性、规模开放性和输出形式化的特点,要建立词汇库和语法库。
词汇语法的操作方法分词汇的处理、语法的处理、专家的干预和矩阵的设计4项。
词汇的处理包括分出核心词汇、 确定相关词汇义项的分立以及制定句法表现的合法度;其中,分出熟语性词汇,对非熟语性的核心词进行词目分立,句法的形式标准是分立词目的基础。格罗斯研究了6000个法语动词,把它们立为12 000个词目。在语法的处理中,词汇语法主张句法的研究需要一个明确的、清楚界定了的框架。不同动词具有不同的必有补足语,而且同一个动词的不同用法也具有不同的必有补足语。只有在整个词汇系统中对动词进行个别描写才能有效地标示出什么是必有补足语,什么是可有补足语,而补足语就是出现条件或成句条件。只有从一个个具体的词项出发来引导和控制句法分析,才能从根本上把握词汇和语法的互动关系,而这一点正是词汇语法方法论上的本质特征所在。
词汇语法的另一个重点是转换。分布和转换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两个概念。句法的转换关系联系着相同的词类构成的相关句子集合,而且与单词的特性密切相关。必须特别重视词汇的作用,在词汇的基础上来建立词汇语法。
格罗斯认为,在一般人的判断能力中,句法的可接受度高于语义的可接受度,因而句法的可接受度也就更加可信,一旦出现差错,也便于依据客观的语言事实来加以纠正。在词汇语法中,这种句法的可接受度是通过专家的干预来决定的。专家的干预通过各种渠道系统地汇集语料,并以专家干预为主导处理语料。词汇语法要求把专家干预、语料库构建和计算机技术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专家干预的关键词是通过可理解度和再现性对句子的可接受度进行判断。
格罗斯对法语动词的研究非常细致。从计算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他制成了法语动词配价的矩阵表,将3000个法语动词以义项为词条分列在19张矩阵表中。每一种矩阵表代表一种或两种基本的“动词+补足语”结构,由于矩阵表上的配价兼容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每一个矩阵表实际上可以反映多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格罗斯采用了100个左右的配价特征来分析动词,分类做得非常细致,3000个动词被分成2000个细类。他的工作为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语法信息词典的编纂奠定了基础。到1990年时,格罗斯及其实验室已分析了6000个法语动词,设置了81个矩阵表来描写31 000个词项。
词汇语法坚持“格式定量,配价恒量,语义低量,词汇覆盖面高量”的做法,体现了现代语言学中的词汇主义倾向。
扩展阅读
- GROSS M.Methodes en Syntaxe.Paris:Hernamm,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