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学 . 经济学 . 交通运输经济学 . 运输经济学

运输经济学

/transport economics/
条目作者吴文化

吴文化

最后更新 2023-05-19
浏览 237
最后更新 2023-05-19
浏览 23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运用经济学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如何有效地在交通运输与其他经济活动之间分配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分配于交通运输部门的资源,实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人和物有目的的空间位移及相关服务的经济规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属于部门经济学的范畴。又称交通运输经济学。

英文名称
transport economics
又称
交通运输经济学
所属学科
经济学

随着社会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商品市场的发展,运输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满足人员和货物流动必需的专业的大规模的经济行为。18世纪,运输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一切改良中,以交通改良最有实效”,并重点阐述了交通运输对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9世纪,经济学家对运输经济问题给予了重视,并作了大量的论述。19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的历史学派创始人F.李斯特[注]从振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角度,探讨了交通运输与国民生产力的关系等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运输的性质、运输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运输在流通中的地位与作用、运输价值和运输费用等经济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

在近现代,苏联、美国等国都出版了运输经济学专著。苏联运输经济学的代表著作首推俄国经济学家T.C.哈恰图罗夫20世纪30~50年代出版的《运输配置》《铁路运输经济原理》《运输经济学》。早期的运输经济学著作主要论述经济地理和阐述运输经济政策,后期转向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并着重进行运输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经济分析和技术政策经济效果的定量研究。

美国学者D.P.洛克林、L.F.C.马文、R.E.韦斯特迈耶等人都著有《运输经济学》,其中洛克林的《运输经济学》被认为是运输经济学发展的里程碑。他们着重论著政府的运输法规和政府对运输业的控制,运输供求关系,以运价和成本为重点,兼及财务和劳工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运输经济学除出版了一些综合性著作,如D.桑普森的《运输经济——实践、理论与政策》、D.哈珀的《美国运输:使用者、运送者和政府》、K.巴顿的《运输经济学》和P.斯塔布的《运输经济学》之外,还出版了一些专门性的,如航空经济、海运经济、城市交通等方面的著作。这一时期大量的专题研究推动了运输经济学的深入发展,例如,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T.C.库普曼斯提出了最优运输计划模式。此外,许多学者还涉及运输与能源、环境、土地利用,运输需求分析和运输政策分析等问题。

总体而言,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中,作为解决人和物时空位移为核心的交通因素通常被作为“外生变量”长期排除在经济模型之外。除了研究交通运输活动自身的经济规律外,相比于主流经济学,运输经济学以及经济地理学等应用学科逐步把关注重点放在时间变化和空间结构对经济的影响上,强调交通运输对人的流动性、商品生产流通的影响以及产业在区域间转移的牵动作用。

运输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运输的性质与特征,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②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其他行业或领域的相互关系,如运输与生产力布局的关系,运输与流通的关系,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交通运输与资源利用和环境改善的关系等。③运输市场的发育,运输供求关系,运输价格形成机制,不同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运输成本分析。④运输结构合理化的经济效果,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与完善。⑤交通运输行业投资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评价。⑥运输业的管理体制,运输业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及其理论依据。⑦运输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如运输经营活动中的投资、成本、收益、竞争、劳动组织、劳动生产率等管理问题。⑧交通运输的外部经济性,如交通拥堵、交通公平、绿色交通等问题。运输经济学所提示的客观规律既涉及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领域。

在中国,1949年以前出版过交通财政、运价以及论述运输经济问题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学者对运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并编写了《运输经济学》《铁路运输经济》《水运经济》《公路运输经济学》等教材和专著。

总体来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在运输经济领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和苏联运输经济理论的影响,理论体系和研究视野侧重于宏观经济范畴。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西方经济学原理和运输经济理论逐步被引入,中国的运输经济理论与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荣朝和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伴随着工业化必然发生经济运输化趋势并不断向更高层级演进的理论。

进入21世纪,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全面到来,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工具革新、运输组织优化以及交通运输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提升传统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催生出一些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如共享交通、高铁经济、交通枢纽经济、低碳交通等。这些实践对运输经济学理论的深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运输经济学研究取得喜人进展,分别构建起运输经济的产品-资源-网络经济分析框架和运输业网络形态分层分析框架。同时,拓展出时空经济分析的重大理论成果,在运输政策研究制定中具有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运输经济学同技术科学和运输组织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不研究运输工具、运输设备的具体构造和运输组织的具体工艺过程,而是研究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运输技术和运输工艺的经济效果,为制定交通运输发展的经济政策、技术政策,选择运输组织方式以及论证它们的优化,提供经济理论和计算方法上的依据。运输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同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投入产出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管理学、能源经济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诸多经济学科都有交叉关系。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