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年9月27日, 在英国工程师、发明家G.斯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1781-06-09~1848-08-12)指挥修建下,全球第一条公共铁路——达勒姆郡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在英国启用。这条铁路加强了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两城镇的经济联系,引起了巨大的舆论轰动。
斯蒂芬森设计的火车1830年9月15日,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至1836年,英国已有724千米的铁路,将主要工业区、城镇连为一体。铁路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商业贸易和钢铁、机械、建筑工程、地产等行业的发展,并降低了物流成本,成为真正的“经济大动脉”。在英国的示范下,欧美国家掀起了铁路工程竞赛。
1964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高速铁路在日本正式通车,沟通了东京、名古屋、京都等市,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随后法国、意大利、德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实施“提速”,一共进行了六次提速。之后,铁道部开行“和谐号”动车组,时速可高达200千米以上。
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人口密集且经济产业合作交流密切,商务等出行频率高,利用轨道交通运量大、运行准时、全天候服务的优点,以保证城市群内出行旅客实现快速、准时地运送。
城市群城际铁路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①技术速度。根据中国国家《城际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3—2014),城际铁路原则上采用时速200千米及以下技术标准。基于城际铁路功能定位、线路长度、站间距等因素,设计时速宜采用160~200千米,可以经济高效地满足城市群内旅客快速出行需求。21世纪初,中国已建成运营的部分城际铁路时速达到250~350千米。
②运输能力。城际铁路修建于主要城镇走廊、产业聚集带等城际主通道上,旅客运输需求总量大、强度高,城际列车通常采用8~16节编组模式运营,高峰小时运输能力可达1万人~2万人。
③站间距离。相比于高速铁路一般覆盖至地级或重要县级行政区政府驻地,城际铁路站间距更短,平均约为10千米,可以有效覆盖沿线县城和中小城镇,从而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④运营组织。城际铁路最小追踪列车时间间隔可低至3分钟,并多以公交化模式运营,与城市交通在基础设施、运输组织、信息服务等方面高度衔接,能满足广大旅客随到即走的快捷乘车体验。
2008年8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的北京至天津城际铁路(简称为京津城际),是全中国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它作为中国高速铁路的示范线,设计时速350千米,实现京津两地30分钟直达,大大促进了北京与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的便捷联系。2009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的沈(阳)抚(顺)城际铁路,全长61千米,设计时速为160千米,由原苏抚铁路(沈阳苏家屯至抚顺)改建而成,是首条在既有铁路线路上实施改造的城际铁路。此后,上海至南京(沪宁)、南昌至九江(昌九)、广州至珠海(广珠)、武昌至咸宁(武咸)、郑州至开封(郑汴)等一批城际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对促进和支撑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