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元朗区白泥村陈家园后海湾南岸。1997年发现,1999年发掘。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两个阶段的遗存。
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年代为距今4000年。遗迹主要为2个柱洞。遗物有陶器和石器。陶器多为夹砂陶,另有少量泥质陶。夹砂陶胎色红中淡黑、黑中淡灰。器形有瓮、罐、缶、器座和炉箅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曲尺纹、方格纹等几何印纹和刻划纹。泥质陶多为磨光红陶,以素面为主,纹饰有曲尺纹和方格纹,器形有罐、尊、钵、器座和炉箅等。石器包括砍砸器、蚝蛎啄、锤、双肩石器、刀、网坠、打制石片和打制石英碎片等。
青铜时代早期遗存年代为距今3500年。遗迹有史前陶窑、墓葬、柱洞、灶址、玉石器加工场所等。其中,3座不同形制的史前陶窑为香港地区首次发现,分别为平顶横穴窑、平顶竖坑窑和带火口的平顶竖坑窑。此外,还发现墓葬、柱洞、灶址和墓葬为南北向的长方形浅坑墓,未见人骨,随葬品共6件,分别为陶罐、陶缶、陶豆、陶日形器、陶月形器和有肩有段石锛。遗物主要为陶器、石器、玉器和青铜器。陶器以夹砂红陶最多,夹砂黑陶次之,另有少量泥质红陶和泥质灰陶,新出现泥质灰红陶。夹砂陶除少量为素面外,器表多施绳纹,另有曲尺纹、方格纹和刻划纹,新出现云雷纹。器形有瓮、罐、缶、钵、豆、器座、炉箅、日形器和月形器等。发掘者认为陶日、月形器在香港为首次发现,是研究早期青铜时代原始先民的阴阳观念和原始宗教的重要物证。泥质陶纹饰有曲尺纹、方格纹,新出现云雷纹和圆圈纹。器形有罐、尊和豆等。石器有砍砸器、敲砸器、球形锤、斧、锛、刀、网坠、杵、矛、镞和环等。玉器包括锛、钺、璧、环、瑗,以及与制作玉石水晶制品有关的石芯、石英玦、砺石、石核等器物,青铜器仅见1片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