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环境科学 . 辐射防护 . 电磁辐射 . 电磁生物效应

电磁生物效应

/biological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exposure/
条目作者郭弘

郭弘

最后更新 2023-04-18
浏览 110
最后更新 2023-04-18
浏览 11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电磁场暴露引起生物系统内某种可注意到或可检测到的生理变化。

英文名称
biological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exposure
所属学科
环境科学

其中以电磁场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最受关注。

不同角度的生物效应类型一般包括:①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长期效应指电磁场暴露后长时间才能显现的生物效应。短期效应指暴露中或暴露后短期内即出现的生物效应。②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指由电磁场与生物体结构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产生的生物效应。间接效应来自人与带有不同电势的物体(如场中的金属)物理接触时发生电荷转移,从而产生流过人体的接触电流。③热效应与非热效应。热效应指由电磁场在体内发热产生的生物效应。非热效应指电磁场对人体产生的任何与热无关的效应。

电磁生物效应主要与电磁波参数有关,如频率、功率密度、辐射源的位置和距离、电磁波类型(连续波或脉冲波)。0~100千赫低频电场与磁场已确认的主要生物效应是体内感应电场,以及当场强非常高时,会导致神经和肌肉的刺激,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变化;家庭低水平磁场暴露与儿童期白血病之间的关联性并未得到证实。当电磁场频率超过100千赫时,需要考虑的生物效应是电磁场在体内产生的热效应;在10兆赫及以上频率范围,电磁场的生物效应由生物体内或体表浅层组织内的温升来决定。生活环境中射频场暴露非热效应的长期健康危害并未得到证实。

关于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研究包括:电磁场、波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的效应,电磁波对昼夜规律的影响,电磁场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静电场与人体静电效应等。针对公众关于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自1996年开始,组织了60多个国家及多个国际组织,开展全球性的国际电磁场计划研究。

电磁暴露产生的生物效应并不等同于健康危害。只有当生物效应超出了生物体正常的补偿范围时,才可能产生影响,对健康或良好的身体状态造成损害。生物效应可通过人体直接感受、动物实验、实验室细胞研究、临床研究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等渠道反映出来。

  • 世界卫生组织,杨新村,李毅.ASSESSMENT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OF WHO'S INTERNATIONAL EMF PROJECT WHO“国际电磁场计划”的评估结论与建议.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