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区划将农业生产不同区域进行划分,并分析其间的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研究各级生态区域的形成过程和区域特征,进行当前生态系统的评价和对比,揭示各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合理结构,提出各区的改造利用途径与措施,为合理利用农业自然条件与资源,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生态区划的每个区域内部在土地适用性、潜在生产力和环境影响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在土地利用方面具有相似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潜力。
农业生态区划是生态经济区划的一种,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农业生态区划,可打破生态失衡造成的恶性循环,逐步将其改变为良性循环,并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生产,发挥区域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保持生态平衡。农业生态区划可作为评价土地适用性和生产潜力的核心应用,以及建立在土地利用清单及核心农业生态区划研究上的高级应用。核心应用的成果包括表示农业生态区域的地图、土地适用性及对有潜力作物的耕作面积、产量的定量估计。这些成果可为高级应用,如潜在的土地生产力、土地退化评估、牲畜生产规模、人口承载能力评价、环境影响评估和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等奠定基础。
农业生态区划用生态学方法进行,比单纯根据自然条件或治理措施进行的区划更合理,还可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农业生态区划可避免片面性和局限性,具有综合性、功能整体性、多级性和生态单元的不重复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有别于单一自然条件的农业区划,也不同于综合农业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