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兽医学 . 兽医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 兽医解剖学 . 动物运动系统

动物骨骼系统

/animal skeletal system/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586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58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英文名称
animal skeletal system
原语种名称
systema skeletale
所属学科
兽医学

每块骨是一个器官,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坚硬而富有弹性,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能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具有改建、修复和再生的能力,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骨中含有大量的钙盐和磷酸盐,是钙、磷的储存库。骨髓还具有造血功能。全身的骨借助骨连结形成骨骼(图1),构成动物体的支架,使动物体形成一定的形态,保护体内器官脑、心、肺以及胃、肠等。

图1 牛全身骨骼1 上颌骨 2 额骨 3 角突 4 颈椎 5 肩胛骨 6 胸椎 7 肋骨 8 腰椎 9 髂骨 10 荐骨 11 尾椎 12 坐骨 13 股骨 14 膝盖骨 15 腓骨 16 胫骨 17 跗骨 18 跖骨 19 近籽骨 20 远籽骨 21 近籽骨 22 远籽骨 23 掌骨 24 腕骨 25 桡骨 26 胸骨 27 肱骨 28 下颌骨图1 牛全身骨骼

动物体各骨因其位置和机能不同,形态和大小也不一样,一般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种类型。①长骨。呈长管状,其中部为骨干或骨体,内有空腔,称骨髓腔,含有骨髓,两端为骺或骨端。在骨干和骺之间有软骨板,称骺板,幼龄时明显,成年后骺板骨化,骺与骨干愈合。长骨多分布于四肢的游离部,主要作用是支持体重和形成运动杠杆。②短骨。多呈立方形,分布在结合坚固且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如腕骨、跗骨等,有支持、分散压力和缓冲震动的作用。③扁骨。多呈板状,主要位于颅腔、胸腔的周围以及四肢带部,可保护脑和内脏器官,或供肌肉附着。④不规则骨。构成畜体中轴,如椎骨等,形状不规则,起支持、保护和供肌肉附着等作用。

每个骨器官均由骨膜、骨质、骨髓和血管、神经组成。①骨膜。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骨外膜位于骨质的外表面,骨内膜内衬于骨腔的内表面。在骨的关节面没有骨膜,由关节软骨覆盖着。骨外膜富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呈粉红色,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意义。骨外膜分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以不规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为主,细胞少,同时粗大的纤维束可伸入外环骨板和骨间板中,称穿通纤维,起固定骨膜的作用;内层为成骨层,富有细胞成分,含骨原细胞及成骨细胞。幼龄时期正在生长的骨,其成骨层很发达,细胞非常活跃,直接参与骨的生长;到成年期成骨层逐渐萎缩,细胞转为静止状态,终生保持分化能力。当骨受损失时,成骨层有修补和再生骨质的作用,故在骨的手术中应尽量保留骨膜,以免发生骨的坏死和延迟骨的愈合。骨内膜主要由一层类似单层扁平上皮的细胞组成,是具有造骨潜能的骨原细胞。②骨质。构成骨的主要成分,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位于骨的外周,构成长骨的骨干和骺以及其他类型骨的外层,坚硬、致密。骨松质位于骨的深部,呈海绵状,由互相交错的骨小梁构成。骨松质小梁的排列方向与受力的作用方向一致。骨密质和骨松质的这种配合,使骨既坚固又轻便。③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所有骨松质的间隙内,具有造血机能。成年家畜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富有脂肪的黄骨髓代替,但长骨两端、短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当机体大量失血或贫血时,黄骨髓又能转化为红骨髓而恢复造血机能。骨松质中的红骨髓终生存在,所以临床上常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诊断疾病。④血管和神经。骨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血管的一部分骨膜穿入骨质,另一部分由骨端的滋养孔穿入骨内。神经与血管伴行,分布于骨膜、骨质和骨髓。

骨的最基本物理特性是具有硬度和弹性。这与骨的形状、内部结构及其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骨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约占1/3(成年家畜),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约占2/3(成年家畜),使骨具有硬性和脆性。有机物和无机物在骨中的比例,随年龄和营养健康状况不同而变化。幼畜的骨,有机物较多,所以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老年家畜则相反,骨的无机物多,只有硬度而缺乏弹性,因此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妊娠母畜骨内钙质被胎儿吸收,使母畜骨质疏松而易发生骨软症。乳牛在泌乳期,如饲料成分比例不适,可发生上述情况。为了预防骨软症,应注意饲料成分的调配。

骨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骨发生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由胚性结缔组织膜形成骨组织,如面骨等扁骨的成骨方式,称为膜内成骨;另一种是先形成软骨,在软骨的基础上形成骨组织,如四肢骨和椎骨等,称为软骨内成骨。骨生长包括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骨原细胞不断分化为成骨细胞和骨细胞,也不断将形成的类骨质钙化形成骨组织,而破骨细胞不断溶解吸收钙化的骨基质,两者共同作用,参与骨的生长和骨髓腔的形成。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和内、外环境(肌肉、神经、血管、激素、营养和运动等)。遗传因素决定骨的基本形态,而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骨的生长、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

动物体全身的骨骼分为中轴骨、四肢骨和内脏骨。中轴骨又分为头骨和躯干骨。四肢骨包括前肢骨和后肢骨。

主要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分颅骨和面骨两部分。颅骨位于头的后上方,构成颅腔、感觉器官和嗅觉器官的保护壁。颅腔前后壁和底壁后部由枕骨构成,两侧壁是颞骨,底壁前部是蝶骨。顶壁包括顶骨、顶间骨和颧骨的后部(额骨前部形成鼻的后上壁),颅腔和鼻腔之间是筛骨。面骨主要构成鼻腔、口腔和面部的支架,由成对的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颌前骨、腭骨、翼骨、鼻甲骨和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等21块骨组成。

各种动物的头骨差别较大,主要表现在:①各种动物脑的发育不同,颅腔大小、形态有差别,如马的头骨呈长锥状(图2b),猪的呈锥状(图3a),牛的则比马的短(图2)。②动物食性不同,牙齿的发育不同,面部的长短也不一样,如马、兔的面部较长,而犬(图3b)、猫的则较短。③眶窝发育情况、角的有无等也不一样,如牛的额骨上有角突,猪有吻骨等。

图2 牛(a)和马(b)头骨侧面示意图1 额骨 2 顶骨 3 颞骨 4 枕骨 5 下颌骨 5' 颏孔 6 切齿骨 7 上颌骨 7' 眶下孔 8 鼻骨 9 泪骨 10 颧骨图2 牛(a)和马(b)头骨侧面示意图

图3 猪(a)和犬(b)头骨侧面示意图1 顶骨 2 额骨 3 泪骨 4 鼻骨 5 上颌骨 5' 眶下孔 6 切齿骨 7 下颌骨 7' 颏孔 8 颧骨 9 颞骨 10 枕骨 11 顶间骨图3 猪(a)和犬(b)头骨侧面示意图

包括椎骨、肋和胸骨。椎骨按其位置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常见动物的椎骨数目见表。所有的椎骨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排列,由软骨、关节和韧带连接在一起形成身体的中轴,称为脊柱,有保护脊髓、支持头部、悬挂内脏、传递冲力等作用。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肋骨为弓形长骨,构成胸廓的侧壁,左右成对。其对数与胸椎数目相同,其中,牛、羊为13对,马为18对。胸骨位于胸底部,由6~8个胸骨节片借软骨连接而成,前端为胸骨柄,中部为胸骨体,两侧有肋窝,与真肋的肋软骨相接,后端为剑状软骨。背侧的胸椎、两侧的肋骨和肋软骨以及腹侧的胸骨构成胸廓。

动物椎骨的数目(枚)
动物
颈椎
胸椎
腰椎
荐椎
尾椎

7
13
6
5
18~20

7
13
6~74
13~24

7
18
6~75
15~21

7
13~16
6~74
20~23

7
12~14
(6)7
3
20~23

7
12
7
4
10

由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节骨和籽骨构成。肩胛骨为扁骨,位于胸侧壁前部,具有宽大的面积以供肌肉附着。肱骨为管状长骨,骨干呈不规则圆柱形。桡骨和尺骨为前臂骨,桡骨在内侧,尺骨在后外侧,也是管状长骨。马、牛、羊的尺骨已退化并与桡骨结合,仅其近端发达,称为鹰嘴。腕骨为一群短骨,排成上、下两列,参与构成腕关节。掌骨为管状长骨,马的第3掌骨完全发育,第2和第4掌骨退化为小掌骨,第1和第5掌骨缺失;牛、羊的第3和第4掌骨的近端和中部联合形成大掌骨,远端分离,第5掌骨变小,第1和第2掌骨缺失;猪的第3和第4掌骨发育良好,第2和第5掌骨变小,第1掌骨缺失;犬的第3和第4掌骨最长,第2和第5掌骨较短,第1掌骨则最短。指骨包括指节骨和籽骨,马只有第3指。猪有4指。犬、猫、兔和鼠有5指,但第1指仅含两指节。

由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节骨和籽骨构成。髋骨为扁骨,有宽大的面积供肌肉附着。左右髋骨与荐骨、前4枚尾椎和两侧的荐结节阔韧带连合围成骨盆。股骨为管状长骨,与髌骨成关节。胫骨和腓骨为小腿骨。胫骨粗大,位于内侧;腓骨较细,位于胫骨近端外侧。牛、羊的腓骨退化,仅有两端,无骨体;猪、犬的腓骨发达。跗骨为一群短骨,排成3列,参与构成跗关节。跖骨和趾节骨分别与掌骨和指节骨相似。

位于内脏器官和柔软器官内,如犬的阴茎骨和牛的心骨等。

家禽的全身骨包括躯干骨、头骨和四肢骨(图4)。由于适应飞翔,家禽的骨骼具有坚固性和轻便性两个特征。坚固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骨的构造上,骨的化学成分中无机钙盐含量高,使骨质致密;在骨连接上,有些骨愈合为一体,如颅骨、胸椎、综荐骨和盆带骨,使骨连接坚固。轻便性表现为,因气囊与骨髓腔相通,成年禽大多数骨髓腔内无黄骨髓,而充满气体。雌禽在产蛋前,长骨内形成有类似骨松质的髓质骨,是钙盐贮存库,与蛋壳形成有关。髓质骨由骨内膜向骨髓腔生长出的骨针构成,随着蛋壳形成的周期而增生或破坏,可贮存或释放钙盐。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形成骨骺的次级骨化中心,无骨骺和骺软骨,骨的生长主要依赖于骨端软骨的增生和骨化。

图4 鸡全身骨骼1 舌骨 2 颌前骨 3 鼻骨 4 泪骨 5 巩膜骨 6 筛骨 7 顶骨 8 颞骨 9 枕骨 10 枕髁 11 寰椎 12 外耳道 13 舌骨支 14 方骨 15 下颌骨 16 颈椎 17 桡骨 18 尺骨 19 尺腕骨 20 桡腕骨 21 第2指骨 22 第3指骨 23 第4指骨 24 第3、4腕掌骨 25 胸椎 26 第6胸椎 27 髂骨 28 腰荐骨 29 尾椎 30 尾综骨 31 坐骨大孔 32 坐骨 33 耻骨 34 胸骨突起 35 髌骨 36 腓骨 37 胸骨突起 38 胫骨 39 胫跗骨 40 大跖骨 41 第1趾骨 42 第2趾骨 43 第3趾骨 44 第4趾骨 45 第1跖骨 46 胸骨嵴 47 胸肋 48 胸椎肋骨钩突 49 椎肋 50 第1肋 51 锁骨 52 乌喙骨图4 鸡全身骨骼

  • 董常生.家畜解剖学.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 雷治海.动物解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 DYCE K M, SACK W O, WENSING C J G.Textbook of veterinary anatomy. 4th ed.London:W.B. Saunders Company,201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