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卢固语音有11个元音、33个辅音。泰卢固语词语一般以元音结尾,现代泰卢固词语中,/m//n//y//w/等音可以作为词语尾音。辅音有/c/(硬腭音)和/k/(软腭音)的对立;在前元音之前,/k/有变为/c/的倾向。由于元音缩略的音变,泰卢固语产生了达罗毗荼语言中罕见的复辅音。受梵文影响,吸收大量梵语词汇,并引入了梵语的送气音和肺音。泰卢固语是黏着型语言,基本语序为主-宾-动型。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分单数和复数;阳性、阴性及中性;分主格、宾格、属格、与格、呼格、工具格和方位格等7个格。其构词法通常为词根加后缀。词语重叠现象较常见。
泰卢固语的方言和次方言多达10种以上,口语和书面语差别较大,成为一种双言现象。泰卢固语在公元前300~公元前100年间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语言,并采用了南婆罗米字母作为文字。泰卢固语最早文献见于633年的铭刻,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成书于11世纪。11~15世纪,许多梵文作品被翻译成泰卢固语,如南纳耶、迪根纳和耶尔拉普拉格德(Yerrapragada,印度)的《安得拉摩柯婆罗多》。16世纪,泰卢固语文学达到鼎盛时期,如宫廷诗人阿勒沙尼·贝登纳的《摩奴传》开创了一种叫作“诗体传记”的叙事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