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将DNA片段的单个拷贝或几个拷贝放大几个数量级,从而产生数千至数百万个特定DNA序列的拷贝。可与其他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被誉为20世纪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重大的发明之一。
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在体外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方法。
可将DNA片段的单个拷贝或几个拷贝放大几个数量级,从而产生数千至数百万个特定DNA序列的拷贝。可与其他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被誉为20世纪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重大的发明之一。
基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DNA在生物体内复制时,双链DNA在多种酶的作用下解链成单链,在一小段DNA引物的引导下,DNA聚合酶利用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合成单链的互补链,以产生同样的两分子DNA拷贝。在体外实验中,DNA在高温时也可以发生变性解链,当温度降低后又可以复性成为双链。因此,通过温度变化控制DNA的变性,并设计引物,加入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实现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这种变性合成的过程经过多次循环后,DNA拷贝数指数增加(见图)。绝大多数PCR方法依赖于热循环,反应物体系不断重复多次加热和冷却的循环。但是,最初的DNA聚合酶并不耐高温,每次循环都需要加入新的DNA聚合酶,操作烦琐,价格昂贵。耐热DNA聚合酶的发现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该酶可以耐受90℃以上的高温而不失活,不需要在每个循环加酶,使PCR技术变得非常简捷,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PCR技术得以大量应用并逐步应用于临床。耐热DNA聚合酶来自水生栖热菌(Thermus aquaticus),因此被称为Taq DNA聚合酶,它的缺点是缺少3′端至5′端校正的外切酶活性,因此在复制DNA时会出错,造成DNA序列突变。其后,从嗜热古菌中获得的Pwo聚合酶及Pfu聚合酶,均有校正机制,能够大大降低PCR中的突变。将Taq酶与Pfu酶结合使用可以保证准确地扩增DNA。
以信使RNA(m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的互补DNA(cDNA)第一链为模板的PCR。该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在单引物的介导和反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RNA的互补链cDNA;第二步,加热后,cDNA与RNA链解离,然后与另一引物退火,并由DNA聚合酶催化引物延伸生成双链DNA。由此产生出来的DNA不带有内含子,常应用此技术来扩增真核生物的基因。
在PCR中先将模板同引物在高于两者变性温度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然后再加入酶和其他成分进行扩增反应,用以消除非特异性扩增产物。
在DNA扩增反应中,以荧光化学物质或染料实时测定每次PCR循环后产物总量的方法。通过内参法或者外参法对待测样品中的特定DNA序列进行定量分析。
扩增非常特异。采用两对扩增引物,第一对引物扩增片段和普通PCR相似,第二对引物称为巢式引物,结合在第一次PCR产物内部,使得第二次PCR扩增片段短于第一次扩增。
在同一PCR反应体系里加入两对以上引物,同时扩增出多个核酸片段的PCR。又称多重引物PCR或复合PCR。
通过对具有短重叠片段的长寡核苷酸库进行PCR来人工合成长DNA序列。
开始先设定一个比较高的退火温度,每个循环退火温度下降1℃,到一个较低温度以后每个循环的退火温度保持不变直到结束。在刚下降到特异性结合可以进行的最高温度时,可以达到最高的特异性。这样在起初的几个循环中,特异性扩增序列可以相对非特异性序列多扩增若干倍,从而减轻非特异性扩增对结果的干扰。该方法可省去多次试验最佳退火温度的工作。
优先扩增双链DNA模板中的一条DNA链,通常用于扩增目标链的引物过量,此法常用于测序反应或制备单链杂交探针交,只需要扩增两条互补链中的一条。反应中限制一个引物的加入量,随着这一引物的用尽,后续的扩增中另一引物延伸的产物大大过量。这一技术的关键是使用的限制引物的量要合适。引物量过多,则产物主要是双链DNA;引物量过少,在前几轮循环就被耗尽,结果导致单链的产量减少。在不对称PCR的基础上发展出线性指数PCR(linear-after-the-exponential-PCR; LATE-PCR),使数量限制的引物比过量的引物的解链温度更高,从而维持较高的反应效率。
设计引物时选择在基因组的多态性区域,使等位基因的突变定位在(或接近)引物的3′端,在严格的反应条件下,存在错配碱基的引物不能起始复制,只有完全匹配的引物才能起始复制,因此通过对产物分析来确定不同的基因型。
首先使用小的寡核苷酸接头连接靶DNA片段,然后选择与接头结合的引物来扩增未知的靶片段。这一技术主要用在DNA测序、染色体步移(genome walking)和DNA指纹图谱等中。
常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脱氧鸟苷(dG)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脱氧胞苷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目的在于扩增一段已知序列旁侧的DNA,扩增前先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酶切样品DNA,然后用DNA连接酶连接成一个环状DNA分子,通过设计反向PCR引物扩增已知DNA序列外侧序列,即这一反应体系不是在一对引物之间而是在引物外侧合成DNA。
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在分子克隆、法医学鉴定、DNA序列分析、致病基因的检测及考古学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PCR可选择性地从基因组DNA中扩增特定区域,用于DNA印迹法、RNA印迹法和DNA克隆的杂交探针。也应用于DNA测序以确定未知的扩增序列。细菌菌落(如大肠杆菌)可通过PCR快速筛选出正确的DNA载体构建体。可用于遗传指纹识别,比较不同来源DNA来鉴定人或生物体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可应用于基因测试,对DNA样本进行遗传疾病突变的分析。PCR分析对于移植前基因诊断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有研究者提议用基于PCR的测试取代传统的基于抗体的血型测试。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上意义重大,定量PCR研究资料已表明,病原体数量与感染性疾病病情的轻重程度、传染性及治疗效果均有相关性。用于癌基因的表达增加和突变检测,可据此进行肿瘤早期诊断、分型、分期和预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