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前671~前662年,古希腊人便在此建立了殖民地,称其为拜占廷城。324年,君士坦丁一世(324~337年在位)在古希腊殖民城邦的基础上扩建新城。330年5月11日,新城启用,命名为新罗马。新城以旧罗马为样板,成为帝国新的统治管理中心。它位于欧亚两大陆的交会处,控制欧亚之间的交通,扼守爱琴海进入黑海的通道,迅速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商业贸易中心。
从塞奥多西二世(408~450)时起,新罗马被称为君士坦丁堡或君士坦丁波利斯(意为君士坦丁的城市)。413~414年,塞奥多西二世在这里建起高达18米的三层城墙防御工事。425年,建立了君士坦丁堡大学。至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在位)统治期间,君士坦丁堡已成为控制欧亚两洲之间商路的中转站和两大陆的贸易中心。首都人口达到50万。然而541~542年的查士丁尼大瘟疫使得全城近四成的居民死亡,对君士坦丁堡造成了严重打击。
674~678年和717~718年,君士坦丁堡曾两次被阿拉伯人强势攻城。但塞奥多西二世时期的防御工事使其从陆地上难以攻破。在希腊火的威力下,阿拉伯人被击退。此后几个世纪,虽多次遭围困,但都成功脱险。直至1204年4月13日,被第四次十字军攻陷,沦为十字军骑士和威尼斯人肆意掠夺的对象。他们在城内抢劫和屠杀了3天,无数珍贵财宝消逝,其中大部分以野蛮的方式被摧毁和抢劫到西欧。
1204年,拉丁帝国建立后,君士坦丁堡成为其首都。拜占廷贵族流落到了尼西亚、伊庇鲁斯、特拉比松等地。尼西亚和伊庇鲁斯两国都有意夺取拜占廷皇室头衔,重夺君士坦丁堡。1261年,尼西亚帝国米哈伊尔八世(1259~1282年在位)从拉丁帝国末代皇帝鲍尔温二世手中夺回了君士坦丁堡。但拜占廷帝国早已丧失了许多重要的经济资源,处境艰难。当米哈伊尔八世入主君士坦丁堡时,城中约有3.5万人。他通过吸引外逃的居民回城以及将伯罗奔尼撒的人口移居到城内的方式,使人口回升到7万。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此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
君士坦丁堡以其宏伟的建筑而闻名。著名的建筑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堡大皇宫、君士坦丁堡竞技场和黄金城门,大道与广场在其间星罗棋布。1204年和1453年两次被劫掠之前,还保存着为数众多的艺术和文学作品。在被奥斯曼帝国攻克时,已逐渐破败,但此后得到了迅速的复兴与发展,并于17世纪中叶再次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