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水贸易的思想源于虚拟水概念的提出。但在虚拟水概念提出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展了虚拟水贸易行为,并取得成效。如以色列于20世纪80年代,以粮食进口政策减缓其国内水资源消耗的压力。虚拟水贸易的思想产生后,国际社会对其高度重视。2002年12月第一次有关虚拟水贸易的国际专家会议在荷兰召开。会议讨论了与虚拟水贸易相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了设立研究机构的议程。随后各类会议纷纷召开。2005年9月德国发展学会建立了虚拟水研究站,之后其他国家此类机构不断建立。有学者建议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建立“虚拟水贸易管理局”管理世界水资源问题,以及建立国际虚拟水贸易委员会的方案。
虚拟水贸易具有4个方面特征:①非真实性,即虚拟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②社会交易性,即虚拟水是通过商品交易来实现的,没有商品交易或服务就不存在虚拟水;③便捷性,由于实体水贸易运输距离长,成本高昂,往往是不现实的,而虚拟水以无形的形式寄存在其他商品中,便于运输;④价值隐含性,由于虚拟水是含在商品中看不见的水,其价值往往不被人们认识和关注。
虚拟水在保障国际食品安全及解决水资源短缺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区域性及国别差异,以及受政策、效率及生产力等因素的影响,虚拟水贸易既不能单独实施,也不能完全解决水资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