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期刊”这一概念,国内外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57年曾向当时146个成员国发出调查表统计各国的期刊,分析了收回资料后发现,各国对期刊的概念理解不一致,统计无法进行。广义的概念认为期刊包括所有无限期出版下去的连续出版物(serial)。狭义的概念认为年度出版一期(次)以上的定期连续出版物才能被视为期刊。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4年11月19日在巴黎举行的大会上通过一项折中的关于期刊的定义:“凡用同一标题连续不断(无限期)定期或不定期出版,每年至少出一期(次)以上,每期均有期次编号或注明日期的称为期刊。” 中国政府对期刊概念的最新阐述,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9月30日颁布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期刊
具有同一标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以印刷出版为主的连续出版物。是人类社会记录、保存、传播知识等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供大众阅读的综合性杂志(magazine)与供专业人员阅读的刊物(journal)的总称。
- 英文名称
- periodical
- 所属学科
- 出版学
世界上第一种独立出版的期刊,是1665年1月5日法国的D.de萨洛(Denis de Sallo)在巴黎创办的《学者杂志》(Journal des Sçavans)。同年3月,英国皇家学会创办的《哲学汇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是世界上第一份从事学术交流的科技期刊,初由皇家学会的秘书H.奥登伯格(Henry Odenberg)主编,后改名为《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
近代期刊初级发展阶段比较缓慢,1665~1730年的65年中,期刊较多的欧洲7国只有330种刊物问世。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1792年在江苏出现《吴医汇讲》,至1801年共刊出11卷,每卷合为一本,专门传播医学信息,连续出版10年,近似年刊,具有一定的期刊特点。1815年在马来半岛的马六甲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现知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连续出版物,被视作中文期刊与报纸的正式起点。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传教士郭士立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世界各国期刊业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据英国《世界科学期刊目录》统计:科技期刊1921年在世界上为24028种,1960年达到59961种,40年间的增长大大超过科技期刊产生以后256年的总和。
世界上期刊的分布很不平衡。期刊数量多少取决于各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0世纪80年代,各大洲期刊总数所占的比例大致是:欧洲53%,北美洲22.5%,亚洲和大洋洲15%,拉丁美洲6%,非洲3.5%。出版期刊在1万种以上的国家有美国、日本、中国和德国等。据美国《标准期刊指南》1984年版统计,美国和加拿大1983年出版期刊(包括报纸)为6.5万种。据《日本杂志总览》1984年版统计,1983年日本共有期刊(包括报纸)21001种。苏联、英国、荷兰、印度等国出版的期刊也都在3000种以上。1977年以后,中国期刊业较快发展,2010年之后出现明显起伏。至2020年底,中国正在出版的期刊为10192种,发行20.4亿册,实现营业收入194.2亿元,利润总额30.4亿元。
世界上用于出版期刊的文字在100种以上,科技期刊比较通用的是英文、日文、德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英文科技期刊大约占总出版量的60%。日本和荷兰是用英文出版期刊最多的非英语国家,日本出版的4000多种科技期刊中,近500种是用英文出版的;荷兰用英文出版的科技期刊占1/3。
与图书、报纸和其他一次性文献出版物相比,期刊具有以下特点:
①期刊出版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期刊属于连续出版物,除有固定刊名外,每种期刊的出版宗旨、版式、开本和定价(某段时间内)一般也是固定不变的。
②期刊是有生命性的出版物。创刊标志着它的问世,停刊是其出版活动的结束。休刊和复刊表明其生存的间断性。此外,一种期刊还具有改名、改版、合刊、分刊等演变成另一种期刊的可能性。
③期刊有出版时间间隔的规定。期刊主要出版周期有:3日刊(半周刊)、周刊(含单周刊与双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和年刊。中国规定期刊出版周期为1周以上至1年。其中,单周出版一次的连续出版物,除新闻杂志等少数期刊种类之外,一般将之纳入报纸管理范围。
④期刊内容兼具广泛性与专门性。通常每种期刊均设有若干栏目,每期刊载体裁与风格不同的文章。即使是专业性很强的期刊,也比同类的图书或其他一次性文献的内容涵量广泛。同时,期刊又与大多数日报不一样,以专门性见长,多数致力于集中传播某一领域具有新意与深度的信息。
期刊的上述特点使它能连续、及时、专门而广泛地满足读者对有关知识、研究等信息的需求。一般期刊对社会和大众的影响力,专业期刊在科技等学术领域的重要性,往往超过图书和其他一次性文献。期刊一般具有发行与广告两个主要营销途径,期刊业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发行为主,广告为辅的经济收入特点。
依据不同的标准,期刊可以分为不同类别。按照刊型,可以分为大型期刊、中型期刊与小型期刊。按照受众对象与市场发布,如依据性别可以分为女性期刊与男性期刊,依据年龄可以分为儿童期刊、青年期刊、老年期刊等。按照题材范围,可以分为理论学术性期刊、文学艺术性期刊、文选文摘性期刊、文化知识性期刊、生活娱乐性期刊(又叫文化综合性期刊)。其中,按期刊出版内容的特点,主要可分为4种:
①一般杂志。又称杂志,这类期刊为吸引读者,强调内容的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讲求形式的图文并茂,印刷和装帧较好,定价较低,注重依靠较大的发行量与由此带来的经济收入维持自身的生存、发展,销量最大的杂志可月销售甚至期销售过千万册。中国的《读者》《知音》《故事会》《人民画报》,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法国的《她》(ELLE)、《巴黎竞赛画报》,德国的《明镜》周刊等属于此类。国外的一般杂志市场化程度高,讲求依靠刊登商业广告的收入营利。
②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会议综述、评论等文章。这类期刊均有特定的内容,以特定的读者为对象。印刷和装帧较严肃,较少刊登广告。因专业性很强,所以往往目标受众集中且偏向于知识界与社会中上层,发行量较小、定价较高。中国的《历史研究》、英国的《柳叶刀》、日本的《聚合物应用》、德国的《数学纪事》、荷兰的《燃料加工技术》等属于此类期刊。
③行业期刊。主要宗旨是讨论、分析、报道和交流工商业或非营利性行业的各同业所关心的产品生产、市场行情,本行业的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等。虽然发行量有限,但因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刊登大量商业广告和行业内有关单位赞助,这类期刊的印刷和装帧较好,定价适中或较低(部分甚至对同业实行免费赠阅),目标受众以行业内的管理者、从业者为主。中国的《中国橡胶》《中国烹饪》《中国出版》《收藏》,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英国的《英国陶瓷评论》,德国的《编制与针织技术》等属此类期刊。
④信息与文摘期刊。以刊登简短及时的商情、数据、文献题录和索引为主,着重于刊发非首次发布的信息。因编者对大量资料进行再加工,读者对它的重复使用率很高。这类期刊订户主要是团体单位和图书馆,发行量很少,定价很高。中国的《新华文摘》、美国的《化学文摘》和《工程索引年刊》、英国的《中央专利索引》、荷兰的《医学文摘》等属于此类期刊。
随着新技术在出版与印刷方面的应用和推广,自20世纪60年代起,期刊的版式打破过去纸张印刷式(包括书本型、报纸型、散页型、活页型和卡片型)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愈来愈多的无纸和非印刷式(包括缩微式、声像式、机读式等)期刊。
期刊反映、建构一定的客观事实并表现办刊主体对世界的认知,体现一定社会集团的思想和立场,既是一种传播科学技术、学术研究、人类文明等信息的大众传媒,又往往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工具,构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期刊种类丰富,内容信息广泛而专业,关注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在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期刊在科学技术发明、发现与学术研究信息而不是娱乐信息的传播上具有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社会功能,构成期刊业的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