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主要代表人物〕

熊彼特,J.

/Joseph Schumpeter/
条目作者史云贵

史云贵

最后更新 2023-09-13
浏览 306
最后更新 2023-09-13
浏览 30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883-02-08~1950-01-08)

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创新经济学之父。

英文名称
Joseph Schumpeter
国籍
美国
出生日期
1883-02-08
去世日期
1950-01-08

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特里希镇的一个织布厂主家庭,卒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塔科内克。1901~1906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学和社会学,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08年出版经济学论著《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奠定了他在奥地利青年经济学家中才华卓越的名声。1909年返回维也纳接受切尔诺维滋大学的教授职位。1910年成为格拉茨大学的经济学教授。1913~1914年,受聘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并被该校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18年出任由K.考茨基[注]H.鲁道夫[注]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的顾问。1919年,短期出任由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参加组成的奥国混合内阁的财政部部长。1925~1932年,又从官场仕途回归学术界,赴德国任波恩大学经济学教授。1932年移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1937~1941年,担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48~1949年出任“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主要著作有《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德文版,1934年英文修订版)、《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史和统计分析》(1939)、《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1942)、《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1951)、《经济分析史》(1954)等。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性,阐释资本主义形成、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由此闻名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又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书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依据熊彼特的分析,所谓创新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将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他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他又以“创新理论”为依据,在《经济周期》及有关论著中,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一种创新通过扩散而刺激大规模的投资,引起了高涨,一旦投资机会消失,便很快进入衰退。由于创新的引进并非持续平稳的,而是时高时低的,这便产生了经济周期。他统合前人的观点,提出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三种周期的主张:历时50~60年的经济长周期或长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平均9~1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平均40个月的短周期或短波(基钦周期)。熊彼特还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中批评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提出了资本主义将自动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论点。他认为,一旦经济进步使一切都非人身化和自动化、无须人的作用、创新本身降为例行事物的时候,企业家则因创新职能式微、投资机会日渐消失而变得无用,“资本主义就将活不下去”,并将自动地进入“社会主义”。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受到世界更多学者的重视。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