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机制可能与呼吸系统机械负荷增加、神经肌肉功能下降、呼吸驱动异常增加、呼吸反射异常及精神异常等综合因素有关。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较多,主要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在已确诊的病例中,哮喘、COPD、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主要原因,而过度肥胖、肺间质性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也可导致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
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及发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异常的现象。
- 英文名称
- dyspnea
- 所属学科
- 现代医学
按病程分为急性与慢性呼吸困难;急性呼吸困难指病程3周以内,慢性呼吸困难是指持续3周以上。按病因可分为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血源性和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其中肺源性呼吸困难又分为呼气性、吸气性和混合性呼吸困难。
主要表现为:①气道阻塞。喉与气管疾病,如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喉水肿、喉癌、白喉、喉与气管异物、气管肿瘤、气管受压(甲状腺肿大、纵隔肿瘤等)、支气管哮喘、COPD、支气管肺癌等。②肺疾病,如大叶性或支气管肺炎、肺脓肿、肺水肿、肺不张、肺尘埃沉着症、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注])]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注])、卡氏肺囊虫肺炎(PC[注])等。③胸壁、胸廓与胸膜疾病,如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广泛显著胸膜粘连增厚、胸廓外伤和严重胸廓、脊柱畸形等。④神经-肌肉疾病与药物不良反应,如脊髓灰质炎和运动神经元疾病累及颈髓、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重症肌无力、药物(肌松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克林霉素等)导致呼吸肌麻痹等。⑤膈疾病与运动受限,如膈肌麻痹、高度鼓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胃扩张和妊娠晚期等。
各种原因所致心力衰竭、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血栓栓塞、羊水栓塞、脂肪栓塞最常见)等。左心衰竭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输血输液过多过快等。
主要表现为:①各种原因引起的酸中毒,如急慢性肾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等。②急性感染与传染病。③药物和化学物质中毒,如吗啡类、巴比妥类、苯二氮类药物、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和一氧化碳、亚硝酸盐类、苯胺类、氰化物(包括含氰化物较多的苦杏仁、木薯)中毒等。
主要表现为:①器质性颅脑疾病,如颅脑外伤、脑血管病、脑炎、脑膜炎、脑脓肿及脑肿瘤等。②精神或心理疾病,如癔症、抑郁症等。
见于重度贫血。因红细胞携氧减少,血氧含量降低,组织氧供不足所致。大出血或休克时,呼吸加快则与缺血和血压下降刺激呼吸中枢有关。
对急性呼吸困难主要进行临床感受评估和严重程度评估,首先评估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症状是否进行性加重,迅速判断气道、呼吸和循环情况,以便进一步处理;慢性呼吸困难应侧重于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和负担,通过问卷评估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和负担。
详细询问病史、患者症状感受并结合诊断性检查有助于确定呼吸困难的病因。肺或胸壁顺应性降低引起的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气道阻力增加引起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心排血量不能满足代谢增强需要而出现的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贫血、红细胞携氧量减少导致的血源性呼吸困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等引起的中毒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包括神经、肌肉疾病如神经中枢受累、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引起的中枢性呼吸困难以及精神障碍(如癔症)引起的精神性呼吸困难。
诊断主要根据患者出现的表现。
处理措施通常分为一般性处理、紧急处理和对症处理、病因处理或特殊处理。对病因暂时未明的急性者,迅速评估判断其气道、呼吸和循环状况,同时进行病史收集和有重点的体检,根据结果以决定患者是否住院诊治。症状紧急、生命体征不平稳时,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并吸氧,同时针对可能病因进行初步治疗后入院诊治;症状紧急、生命体征尚平稳者,监测生命体征并针对可能病因进行初步治疗,如病情恶化收入院治疗;而对症状减轻者可于门诊进行诊治,如患者症状或生命体征恶化,则应收入院诊治。最根本的治疗办法是病因治疗,因此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相关病因的搜索,除肺源性、心源性等器质性疾病,还需要注意药物、中毒、精神、贫血等因素。
应首先区分急性、慢性和发作性呼吸困难。急性呼吸困难可见于急性左心衰竭、肺血栓栓塞、气道阻塞等;慢性呼吸困难可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性呼吸困难可见于支气管哮喘。其次应区分两类呼吸困难:一类为病因尚未明确的新发呼吸困难;另一类为已有心肺及神经系统等基础疾病的呼吸困难加重。可依据呼吸困难的特征包括起病方式、诱因、伴随症状、体征,推测可能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或除外某种疾病。
扩展阅读
- 马克·斯沃茨.诊断学:问诊与查体.7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 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的专家共识组.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的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14,53(4):337-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