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心理学 . 普通心理学 . 社会认知 . 情境

亲密

/intimacy/
条目作者杨福义

杨福义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493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49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感情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联系的需要。属于人际关系中感情需要之一。

英文名称
intimacy
所属学科
心理学

属于人际关系中感情需要之一。美国心理学家A.亚隆和E.亚隆在分析亲密体验时,采用自我扩展的概念,认为亲密关系就是通过将伴侣的某些或所有方面看作自己的一部分,从而在心理上实现自身的扩展。人们心理边界的消除,以及体验到另一个人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常常被看作亲密最重要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R.J.斯腾伯格认为三块不同的基石能够组成不同类型的爱情。分别为亲密、激情、承诺。亲密是第一个成分,包括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及分享等特点。亲密关系是一种有着多种成分的复杂概念,至少在了解、关心、信赖、互动、信任和承诺6个方面与其他的一般关系有所不同。亲密关系的要素主要有3个:①亲密伴侣对对方经常有很多个人的、甚至是秘密的了解。他们共享彼此的经历、爱好、感情及欲望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大多是其他人所不知道的。亲密的伴侣关心对方,对对方有比对其他人更多的感情。他们的生活也是交错在一起的,双方的依赖是经常的、强烈的、多元的和持久的,双方的行为会影响到彼此。他们表现出高度的互动性,承认双方生活的融合。②构成亲密关系的另外一个要素是信任,即相信对方会信任和善待自己。当这种信任消失时,双方互相猜疑,从而会破坏亲密关系中特有的坦诚和依赖。③亲密关系的伴侣有着对关系的认真的承诺,也就是说他们期望两者关系永远维持下去。这些要素并不都是产生亲密关系必不可少的,任何一项的单独存在都可以产生亲密关系,但这时亲密程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处于亲密关系的个体有5个特征:①归因过程。在做归因时的观察者效应很少被发现,个体更愿意使用对自我归因的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行为。②资源分配。处于亲密关系的个体很少在资源分配中区分自我与他人,例如夫妻之间可以不经询问就互相吃对方的东西,但是刚刚认识的人如果也这样做就会让人觉得很无礼。③共有与互换关系。在工作、学习等绝大多数情况下,个体使用交换原则来衡量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是否平衡。但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往往使用共有原则,即给予对方所需要的,并且不考虑自己的回报,将对方的需要看作是自己的需要。因为亲密他人是个体自我概念中的重要元素,因此亲密关系中的个体需要是相互纠缠、难以分割的。④自我图式。亲密关系的联结越深,个体越容易将另一个人的自我图式纳入自己的自我概念中。因此,卷入到亲密关系中的个体,由于对自我-他人界限的这种认知模糊,对那些与伴侣共有的特质,做自身描述的速度更快。⑤交互记忆。处于亲密关系的人在各自的记忆之外,还更多地拥有一套共同的记忆系统来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在这种交互记忆里,每个伴侣通过对方负责记忆某些对他/她而言清晰的事情,来共同分享双方记忆的好处。

  • 梁宁建.心理学导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 弗兰佐 S.社会心理学.3版.葛鉴桥,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 布雷姆 S S,等.亲密关系.3版.郭辉,肖斌,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