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心理学 . 普通心理学 . 动机 . 生理性动机

本能

/instinct/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545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54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某一动物种各成员都具有的典型的、刻板的、受到一组特殊刺激便会按一种固定模式行动的行为模式。

英文名称
instinct
所属学科
心理学

本能是由遗传固定下来的,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随着成熟和适当的刺激经验而逐一出现的,如鸟筑巢、蜂酿蜜、鸡孵蛋等觅食、自卫和生殖行为,都是特定个体所具有的本能行为。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斯多阿学派创造了本能的概念。他们认为,本能是有目的的、由自然赋予的、用以保证其生存繁衍的动作。13世纪基督教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用本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认为动物的行为是不自由的,是自然植入的,它们盲目地受感觉驱使,人则有理性的灵魂,其行为是由理性的理解支配的。R.笛卡尔认为本能是上帝设计的,使动物的行为具有适应性的力量源泉。近代心理学家如W.麦独孤认为,本能是一种先天的心理倾向,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推动者。S.弗洛伊德把人的本能分为生的本能(自卫本能与生殖本能)和死的本能(侵略本能与自我残害本能)两种。他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受这些无意识的本能或欲望的支配。后来他又把本能称为“本能性冲动”。C.达尔文把本能看作为复杂的反射,由许多遗传的单位机制构成。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也有低等动物所具有的本能。20世纪初,I.P.巴甫洛夫认为本能是非条件反射性质的行为,是人类与动物为维持个体生存与延续种族所特有的基本行为。但生物单凭本能不能适应环境的新变化。对于人类来说,后天学习的影响大于本能作用,人的行为主要是习得的,受意识支配的。20年代以后的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动物越简单,似乎越依赖本能;动物越复杂,则越依赖于学习,而不依赖于本能了。

20世纪50年代,习性学家对本能行为做了大量研究,认为其特点有:①本能有一定目的,即最终要得到食、水或配偶。②本能有利于个体和种的生存。③本能适合于适应正常的生存环境。④本能为种内个体共有。⑤随着个体的生长和成熟而出现。⑥本能中可能有学习成分,但不是主要的。K.Z.洛伦茨认为,物种的固定动作模式与储备的特殊能量的释放有关,每种固定动作模式都有其特殊的能量,由适当的刺激触发个体动作模式的固有释放机制,即产生该种动作模式。N.廷伯根指出,一个物种的行为是有等级组织的,每一种行为,终止于一个特殊的固定动作模式。在等级组织的各级上,适当的刺激通过固有的释放机制调整释放行为的通路。所以行为是从最一般的欲求模式开始,随着适当刺激的出现,达到最终的完成行为,如摄食、饮水、交配等。

习性学和比较心理学家对物种的本能行为的研究着重在四个方面:①物种的某些典型行为序列的描述。②典型行为的生存价值。③典型行为的进化过程。④典型行为的个体发生。研究的方法有:在自然条件下的系统观察,学习剥夺或隔离实验,系统相近的物种行为的比较和杂交实验。

一些研究表明,许多动物的类似本能的行为也有赖于一定程度的学习。例如,印刻学习的研究证明,鸭、鹅等雏鸟孵出后,就有追随母鸟的行为。这种现象乍看是本能,实际上是印刻学习。实验发现,如果在孵出后的一个特定短时期内,碰巧看到一个比它大的移动物体,它也会追随它们。这同其他形式的学习没有基本差别。如怀孕母鼠在正常情况下会筑窝,分娩后会把散在窝内的新生小鼠叼在一起。如果这母鼠小时不让它有在嘴中叼东西的机会,那么在它身上就看不到筑窝及叼小鼠的行为。

J.皮亚杰认为,本能并非完全由遗传因素构成。从本能的发源来看,它表现出生命系统按一定逻辑程序安排的最一般形式的、有组织的动作;从本能的发展来看,个体的原始动作扩展成复杂的动作模式,这种本能行为模式包含有后天习得的适应性的成分。心理学家认为,从具体的认知到抽象的认知是先天适应性的行为模式向意识水平接近的过程。因而把本能看作是智能的组成成分。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