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心理学 . 普通心理学 . 语言

句法歧义

/syntactic ambiguity/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71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7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句子的多义现象。

英文名称
syntactic ambiguity
所属学科
心理学

由于句子中的某个字或词可能具有一种以上的句法功能,使得句子的句法结构较为模糊,从而出现一句多义的语言现象。当读者或听众合理地将一个句子理解为两种或多种结构时,就说明这个句子存在句法歧义。通俗地讲,所谓句法歧义就是指离开了一定的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确定的。例如,“相信的是傻瓜”。其中,“相信的”可以指“相信者”(施事,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即做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指“被相信者”(受事,语法上指动作的客体,即受动作支配的人或事物)。由此可见,上述歧义句是由这个句子固有的句法结构所引起。因此,句法歧义不是由单个字或词独立产生的,而是个体在理解句子结构时产生的。N.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中提及“当同一表层结构具有不同的深层结构时就会产生句法歧义”。

句法歧义消解是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句法歧义消解的研究受到乔姆斯基生成理论的影响,主要遵循4类模型:两阶段模型、基于制约的模型、参照支持模型以及同时作用模型。其中以两阶段模型中的花园路径模型最为著名。这些理论模型从句法分析的角度阐释了句法歧义消解的加工过程。除此之外,句法歧义加工过程受到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上下文的语境、词语本身的词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李卫君,杨玉芳.从讲话者和听话者两个角度看韵律的句法解歧.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282-287.
  • 张亚旭,舒华,张厚粲.句法歧义消解与句子理解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0,23(1):88-91.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