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奔撒一个日耳曼后裔家庭,卒于莫斯科。1898年毕业于V.I.聂米罗维奇-丹钦科执教的莫斯科音乐戏剧学校戏剧班,后随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加入刚创建的莫斯科艺术剧院,成为主要演员之一。1902年脱离莫斯科艺术剧院,在外省组织剧团进行新的戏剧探索,在创作中追求鲜明的舞台假定性。1905年K.S.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邀请梅耶荷德回莫斯科主持一所戏剧实验培训所,次年梅耶荷德应聘到彼得堡的柯米萨尔日芙斯卡娅剧院当总导演。他导演了M.梅特林克、J.-R.布洛克和L.N.安德列耶夫等人的有象征主义倾向的剧作,其中以安德列耶夫的《人之一生》最引人注目。1908年后,梅耶荷德在圣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剧院和马林斯基剧院当导演。此外,他还以达佩尔图托博士的假名组织实验性的演剧团体。这其间梅耶荷德更多地追求舞台演出的剧场性和表演中的“格罗泰斯克”(演员的带有夸张成分的外部技巧),尝试将民间广场戏剧和意大利即兴戏剧的一些表现手法移植到自己的舞台上来。1913年他的论著《论戏剧》问世,提出了“假定性戏剧”的理论。
1918年梅耶荷德加入共产党。1918~1921年,他先后担任彼得格勒戏剧管理局和全苏戏剧管理局的领导职务。1920年,梅耶荷德提出“戏剧的十月革命”的口号,要求用新的戏剧形式去反映新的戏剧内容。1918年,他在俄罗斯联盟第一剧院导演了苏联第一部反映革命斗争的戏剧——V.V.马雅可夫斯基的《宗教滑稽剧》。1923年,他创办的俄罗斯联盟第一剧院正式改名为梅耶荷德剧院。
在表演艺术方面,梅耶荷德认为演员的舞台动作不应是自然主义的动作,而应是给人以一种美感的“形体造型”,在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了“有机造型术”的理论。“有机造型术”实际是一项演员形体训练的课程,但梅耶荷德让演员把它直接运用到舞台演出中去。他在《演员的角色类型》中指出:“演员的创作是一种空间造型形式的创作,演员必须通晓自身的力学。”
20年代开始,梅耶荷德导演了一批古典名剧:A.N.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森林》、N.V.果戈理的《钦差大臣》、A.S.格里鲍耶陀夫的《智慧的痛苦》等。这些演出鲜明地体现了梅耶荷德在导演艺术创作方面的追求:认为导演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导演是舞台演出的作者”,因此应把剧本作为创作素材,结合时代要求对剧本作出新的解释和修改;认为“一切戏剧艺术的最重要的本质是它的假定性”,广泛涉猎、使用各种舞台假定性手段,无穷尽地创造舞台演出的新形式,以至于当代导演常有这样的感觉,“无论创造什么新形式,都似乎能从梅耶荷德的作品中找到出处”;提倡“戏剧的电影化”,尝试把电影手法移植到戏剧舞台上来;重视东方戏剧并从中汲取营养,并预言“苏联艺术的最新技术成就,是建筑在日本和中国的假定性戏剧的基础之上的”。
1936年,梅耶荷德的戏剧革新实践被指责为“形式主义”。1938年1月8日,苏联政府关闭梅耶荷德剧院,梅耶荷德本人也于1940年殉难。苏共二十大后得到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