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心理学 . 临床心理学 . 心理治疗 . 认知行为疗法 . 行为疗法

行为塑造法

/behavior shaping/
条目作者曾庆

曾庆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42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4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通过强化刺激而使某种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的心理治疗方法。又称操作条件法、奖励法。

英文名称
behavior shaping
所属学科
心理学、精神病学

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主要是通过奖励系统来实现。当患者做出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马上获得奖励而对该行为产生强化,从而使患者所表现的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同时使其不良行为消退。

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

操作流程分为5步:①制定一个塑造行为的目标。②确认初始行为,要求该行为已经出现过,并且与目标行为接近。③选择塑造步骤,即确定从初始行为到目标行为之间需要过渡的几个阶段,这是关键性步骤,影响到塑造程序能否顺利完成。④选定在塑造计划当中使用的强化物,一旦患者出现规定的目标行为,则马上提供强化物。⑤如果患者在塑造过程中反复出现与期待的相反行为时,则停止奖励。

在实施塑造过程中,需要注意3点:①必须每一步骤训练成功以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会使前一步骤刚建立的新行为得不到巩固,下一步所要建立的行为又无法完成。②必须一小步一小步地循序渐进。如果无法建立下一个新行为,则需要退回到前一个步骤,然后继续训练。③进展太缓慢也不适宜,因为每一步骤训练时间太长,新行为过分强化,反而使下一步骤的行为不易出现。

此疗法用于改善或消除恐怖症、神经性厌食症、肥胖症及其他神经症,也可用来改善或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和工作行为。在社会教育中,还可以用于对低能者的训练(如儿童语言障碍者)及治疗某些性功能障碍患者等。此疗法不仅可以用于个体,对群体行为的改变也十分有效。使用该疗法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将患者的特定治疗情景转换到家庭或学校等日常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才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使用该疗法时,不仅要求患者积极参与,而且也需要患者家属及相关人员密切配合,才能使患者接近最终目标的行为变化得到及时、适当的强化,使患者的行为越来越接近最终目标。

  • 庞爱莲,樊召锋.行为治疗.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