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约1300万(2021)。1948年前为巴勒斯坦地区的基本居民。主要分布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以色列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在希腊语中意为“腓力斯人之地”。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通用阿拉伯语。多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公元前30世纪左右,巴勒斯坦地区是迦南人的故乡。前13世纪,腓力斯人自海上侵入,并在沿海地区建立国家。“巴勒斯坦”由此而得名。尔后,迦南人和腓力斯人逐渐发生混合,并不断吸收后来的其他民族成分。前12世纪,希伯来12个游牧部落进入迦南地区,吸收迦南文化,并在此定居,于前11世纪建立希伯来王国,后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王国和南部的犹太王国。以后相继受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等帝国统治。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犹太人绝大部分流往世界各地。自公元7世纪起,阿拉伯人陆续移入,巴勒斯坦地区的居民被阿拉伯化,逐渐形成巴勒斯坦人。
1917年英国政府发布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的《贝尔福宣言》。后来陆续有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地区。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人国家和犹太人国家进行分治的决议。1948年5月,在英、美等国支持下部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此后,巴勒斯坦问题一直是中东问题的核心,长期以来悬而未决。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2012年11月29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给巴勒斯坦以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
大多从事农业,种植小麦、大麦、豆类、烟草,饲养牛、驴、马、骆驼;部分人从事半游牧业,放牧羊只和少量骆驼。主要食物是麦面烤饼、麦片饭和酸奶,牧民食用奶制品。民族服装为长衫、粗呢斗篷、黑色灯笼裤,戴白布盖头或缠头。农村多为泥土房或茅屋,城镇房屋多为砖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