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学 . 民族学 . 世界民族 . 世界民族 . 〔亚洲各民族〕 . 〔东亚各民族〕

日本人

/Japanese/
条目作者曹兴

曹兴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010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01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亚洲东部日本居民的统称。

英文名称
Japanese
人口数
约1.22亿(2021)
人种
蒙古人种东亚类型
语言
日语

人口约1.22亿(2021)主体民族是大和民族,占全国人口98%以上。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将近一半集中在以东京、大阪、名古屋3大城市为中心的地区。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使用日语,系国语。语言系属未定,多数学者认为属阿尔泰语系。受汉语影响极大,早自中国汉代,便开始输入汉字,并利用汉字偏旁创造假名。除汉语词汇外,还借用少数阿伊努语和朝鲜语词汇。自16世纪与欧洲各国交往后,尤其是明治维新(1868)以后,大量引进西方外来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晓英语的人迅速增多。各地方言差别显著,主要有东北、关东及冲绳等方言。现以东京话为标准语,在全国推广。信仰比较普遍,流行多种宗教。佛教自6世纪由中国经朝鲜传入后,迅速普及全日本,日本成为主要大乘佛教国之一。固有的神道教也很普及,明治维新以后曾被定为国教,全国城乡皆有神社。很多人都有神、佛并重的双重信仰,或同时兼信几种宗教。一般在生育、婚姻、节庆等现实生活方面遵照神道教仪式,对丧葬、祭祀、法事、“积阴德”“修来世”等方面则遵照佛教信仰。民间多流行祖先崇拜,信仰多神。基督教于16世纪40年代传入日本,现有信徒约占全国人口1%。此外,还有新兴宗教200~300种。

身着和服的日本女子身着和服的日本女子

关于日本人的民族来源,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系由不同来源的人们混合而成。根据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当日本列岛尚与亚洲大陆相连时,便有原始人在此生息,其后裔为今日的阿伊努人。至1万多年前,日本列岛开始与亚洲大陆分离,先后又有多批移民自海上陆续迁入,成为大和民族的基础。主要包括来自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的通古斯人、南洋群岛的马来人、中南半岛的印支人、长江下游的吴越人,以及公元前后迁入的汉人和朝鲜人等。迁入途径大体有3条:①渡鞑靼海峡,迁至日本北部;②经朝鲜半岛,进入日本西部;③由东南亚海岛地区顺暖流北上,到达日本南部和东部。由于各批移民迁入的时间和定居的地点不同,虽经几千年的混合并形成统一民族,但在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和体质特征上至今仍保存许多地方性差异。

公元前数千年,日本列岛上的居民以渔猎、采集或刀耕火种农业为生,在历史上属绳纹文化时代。公元前3~公元2世纪,中国大陆的金属工具、窑式烧陶与水稻栽培技术,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九州,是为弥生文化时代。前108年,中国汉朝已与日本有了往来。据《后汉书》载,公元57年日本人前来朝贡,光武帝曾赐倭奴国王印绶。当时,日本列岛已出现100多个小国。《魏书·倭人传》记通魏倭人国有30个,其中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受封为亲魏倭王。3~4世纪以今奈良为中心建立大和国,统一日本各部落。从此始有“大和民族”之称。尔后全部日本国土亦被称为“大和”(Yamato)。自汉字传入日本后,Yamato的字音汉字作“耶麻腾”“夜麻登”等。后因中国人称日本为倭,遂以“倭”字代表Yamato。646年大化革新后称“大倭国”;自天平宝字元年(757),改称“大和”。7~8世纪时,日本吸收中国盛唐时代的农业、工艺、建筑、佛教等文化,同时吸收朝鲜、印度文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又大量吸收欧美文化,形成东西方多种文化的大融合。

日本人已普及中等义务教育,受高等教育者比例较高。日常生活仍保持不少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点。民族服装为仿照中国唐代服式改制的“和服”,至今每逢节庆很多人仍穿用。饮食方面爱吃酱汤和甜食,年节喜庆日期,吃红豆饭以示吉祥。农村居民仍多住木板平房,屋内木板地上铺草席,供起居睡眠用。进屋必须先脱鞋。日本节日甚多,以樱花节最具特色。每年3月半~4月半,樱花盛开,男女老幼纷纷游园赏花。

另有部分日本人分布在美国、巴西、加拿大、秘鲁、阿根廷以及太平洋诸岛。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