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组合效应,避免木组合柱受压时膨胀而导致钢钉松动失效,可采用钢抱箍约束其变形。图1为现场钉合的木组合柱。
建于北宋(960~1279)年间的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中,有4根用拼合法制成的八瓣形木柱,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木组合柱实例。《营造法式》记载了该拼柱方法,即以一定的方式将小截面木料拼成大截面构件,用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该方法在明清年间得到广泛应用,解决了大木料稀缺的困难。
在轻型木结构房屋中,门厅等处需要有较大的空间,为此将厚度为40毫米、高度为140毫米及以上的规格材用钢钉层层钉合在一起,就可制作成较大截面的木柱。该方法制作简单,可现场钉合,得到广泛应用。
轻型木结构中的木组合柱截面尺寸一般不小于140毫米×140毫米,且不小于所支承的构件宽度。由整根规格材组成的组合柱,其每一层规格材应采用钢钉钉合,钢钉长76毫米,间距一般为300毫米;或者用直径10毫米、中心距为450毫米的螺栓固定。大截面木组合柱可采用分肢柱或格构柱,因受力和弯矩较大,各分肢柱一般为胶合木,两端和中部设若干胶合木填块,通过螺栓或裂环等连接件连成整体柱(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