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中国地理 . 北京市

北京市

/Beijing Shi/
条目作者吴殿廷

吴殿廷

最后更新 2023-01-06
浏览 1242
最后更新 2023-01-06
浏览 124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简称京。

英文名称
Beijing Shi
简称
行政归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
面积
约1.7万平方千米
人口
常住人口2153.6万(2019)
主要民族
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地区生产总值
35371.3亿元(2019)
政府驻地
通州区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
年平均气温11~12℃
降水量
平均年降水量609毫米
著名景点
故宫、天坛、北海公园、天安门、中山公园、景山、颐和园、香山、明十三陵、八达岭长城、新华门、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及展览馆等

位于中国北部偏东,华北平原北端。周围与河北省和天津市毗邻。城区位于平原和山地交接地带。西部和北部为太行山、燕山山地,北连内蒙古高原,西邻黄土高原;东南部平畴弥望,与华北平原连成一体,东南距渤海直线距离150千米。截至2020年末,北京市辖通州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顺义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16个市辖区。南北长约180千米,东西宽约170千米。全市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驻通州区。

北京市地图北京市地图

北京市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和七大古都之一。在70万年前,北京西南部房山区周口店已有猿人生息(见周口店遗址)。约六七千年前,原始农业出现,人类开始定居。商周属燕、蓟两国。燕都在今房山区境。蓟都蓟城位于今广安门附近。后蓟城成为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亦即北京城的最早前身。随燕国在春秋战国时成北方强国后,北京地区遂为燕国的核心区,蓟城亦为天下名城。秦代蓟城为广阳郡治,为秦联络东北地区的门户和边地重镇。秦都咸阳有驰道直达蓟城。秦汉时期,北京地区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西汉时,蓟城已形成中国北方的大城市。三国时代,蓟城属魏。隋炀帝(605~618)时又开凿永济渠,沟通中原与涿郡,以利军运。唐代,蓟城改称幽州,商业、手工业兴盛,北京地区农业生产也有进一步发展。

五代以后,蓟城开始向全国政治中心过渡。东北契丹族渐盛,建立辽政权。辽于今北京地区置析津府。938年于幽州(蓟城)设陪都,名南京。10世纪初,女真族政权金先灭辽,后灭北宋,1153年正式迁都于此,改南京为中都,并置大兴府。金中都的建立开始了北京作为封建王朝统治中心的历史。1189年在永定河上修建卢沟桥,使京城通往南方的大道畅通无阻。中都城的设计规划曾参考北宋京都汴梁的规制。将旧南京城在东、南、西三面向外大大扩展,并建有城墙三重。外围城墙周长18.7千米,略呈方形,宫城位于城中央偏南,皇宫之外即为居民区,城北为商业区。中都城东北两三千米处地势低洼,高梁河水在此潴为浅湖。金于湖畔营建大宁离宫,形成城郊风景区,即北海公园前身。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旧中都城东北郊修建新城,名大都,又称汗八里。于今北京地区置大都路。从此北京成为全国性都城。元代北京城规模宏伟,为解决城市用水,特别是引水济漕之需,郭守敬主持兴修白浮堰,将昌平白浮泉水及西山其他大小流泉引入大都城内积水潭,再连接通惠河以达通州。由于京杭运河的通航和海上运输发展,加强了中国南北部的经济联系,也促进了大都城贸易繁荣。

明初,为加强北方防御,决定将首都从南京迁来此地。明永乐元年(1403)称都城为北京,这是北京城定名的由来。明朝对北京建筑精心设计规划,共分内城和外城,成现在的凸字形,基本形成现今北京城的轮廓。内城中央为皇城,即紫禁城。内城中轴线明显,街道整齐地沿中轴线平行或垂直排列,井然有序。外城街巷则为自然形成,多为曲折小巷和斜街。明代北京商业繁荣,正阳门内外、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和钟鼓楼一带,均为繁华市场。隆福寺、护国寺、东岳庙、白云观等处,定期举行庙会,亦为物资交流中心。京杭运河是沟通京城与江南经济发达区的交通命脉,邻近北京的一段出现了河西务、张家湾、通州等繁忙的水陆码头。

清顺治元年(1644)清朝自盛京(今沈阳)迁都北京。清代沿用明北京城,仅于紫禁城内外及西苑一带有所修建,并于城外西北郊开辟了规模空前的园林风景区,建造了号称三山五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和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的离宫建筑群。西北郊地处山前冲积扇下缘,泉水溢出丰富,形成片片湖泊,为修建园林提供了良好基础。清代北京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繁荣。正阳、崇文、宣武三门之外均有繁华商业区。外地商人纷纷来此建立会馆。琉璃厂一带成为经销古旧书籍、文物古董、碑帖字画的文化街。城内出现一些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鲜明民族风格的建筑物,如供蒙、藏僧侣居住的雍和宫,为达赖、班禅来京驻锡之所的西黄寺,牛街礼拜寺等。1860年英法联军、1900年八国联军先后入侵北京,西郊园林遭到极大破坏,圆明园废墟残留至今。整修后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于1988年6月开放。根据《天津条约》,各国始在北京东交民巷建置使馆。1901年后,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外国教堂、医院、各种慈善机构在北京相继建立。

辛亥革命后,北京一度为北洋军阀统治中心,1928年归国民党中央政府统治,改北京为北平。中华民国时期,随着近代工商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北京旧城传统的格局始被破坏。皇城城墙大部平毁,城内外修建了铁路和火车站。过去的水运干线——通惠河、北运河日渐淤塞而废弃不用,通县因而失去水埠地位而逐渐衰落;长辛店和南口,由于铁路修通和铁路机车修理工厂的建立,发展成京郊的工业区;京西煤开发和石景山钢铁厂开工,使西郊石景山和门头沟也成为工业区。但北京在总体上仍停留在封建性的消费城市阶段,现代工业不发达,城市公用设施水平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

北京西北部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燕山台褶带,它是中朝准地台的震旦纪沉降区,燕山运动褶皱成山。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山地不断褶皱、断裂和抬升,同时也受到外力剥蚀;平原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属华北断坳,中生代末期以来不断下陷,同时不断接受山地剥蚀的堆积物。北京地区正处于两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位的基础上,经受性质相反的两种外营力作用,产生了山地和平原两种地貌形态。西部山地又称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东部山地统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海拔一般1000米左右,高峰均位于西北边境,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西山南北延伸200余千米,为古生代、中生代凹陷部分,褶皱强烈,在燕山运动影响下,形成3列平行排列的褶皱山脉,坡度较陡,切割较深,常有洪水为害。北部燕山山地褶皱较缓,但断裂发育,表现为不连续断块山脉,山坡南缘分布有断陷盆地,如延庆盆地、密云水库所在地的燕洛盆地、平谷盆地等。西部和北部山地相汇于南口附近,将北京平原合抱于山湾之中,故有北京湾之称。沿山地和平原交接地带,分布有一系列倾斜台地、山麓扇形地,最后过渡到冲积平原。平原地区坡度缓和,海拔大多在30~50米,最低处不足10米,主要由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拒马河、泃河冲积而成。其中,以永定河洪积-冲积平原面积最大,北京城即坐落于永定河流出西山的冲积平原上。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6个月以上。年平均气温11~12℃,1月平均气温-7~-4℃,6月平均气温25~26℃。随着全球变暖,北京的年平均气温也在上升,1871~2007年的观测资料表明,136年间北京地区平均气温上升了1.05℃。平均年降水量609毫米。降水年际变化大,最大年降水量达1406毫米,最小仅242毫米。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0%。冬季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春季气温回升迅速,云量稀少,多大风,偶有沙尘暴;夏季当东南季风边缘摆动到北京附近时,南来的暖湿空气与北方冷空气相遇,形成7~8月高温多雨天气,对农业生产有利;秋季天高气爽,舒适宜人。各地气候有差异,长城以北的延庆和怀柔北部山区气温低,平原和山前地带气温较高。降水自东南向西北渐减,受地形影响,怀柔黑坨山山前地带和房山、门头沟山前地带是两个多雨中心。而延庆盆地雨量明显减少。旱涝为北京主要灾害,春旱频繁,对农业影响较大,平原洼地常有夏涝,山区多雹灾。雾霾是当前最严重的气候环境问题。

属海河水系。年径流总量26亿立方米。较大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泃河、拒马河等,均自西北部山地流出,经东部平原,最后分别汇入渤海。永定河是境内最大河流,干流长650千米,流经市境174千米,为重要水源。上游经山区,水势湍急,且多夹泥沙。到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历史上河床常变,造成灾害。20世纪50年代修官厅水库,发电、防洪并供北京用水。潮白河上游潮河与白河源于河北省北部,切穿燕山注入密云水库,出水库后仍分道南流,至密云区城南汇合,始称潮白河,下游与蓟运河相通。建有京密引水渠供首都生产和生活用水。北运河上游称温榆河,源于昌平区,至通州区以下称北运河。曾是明清漕运航道。

地带性土壤以褐土为主。在不同地形部位和不同成土母质上又发育了不同土类。山地从高到低分布有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和山地淋溶褐土。①山地草甸土分布在海拔1800~1900米的平缓山顶、山坡;面积较小,气候寒冷,不宜耕作,但草甸植被茂盛,是良好的夏季牧场。②山地棕壤分布在700~800米以上山坡。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有机质可达4%~10%,pH值5.5~5.6,自然肥力较高,宜于林木生长。③山地淋溶褐土分布在350~800米的低山、丘陵及山前洪积台地,分布广泛;pH值由微酸性到微碱性,有机质含量1%~3%。植被以油松、栎类、酸枣、荆条为主,土层薄,以林果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为宜。山地褐土分布在海拔350米以下的丘陵,植被多为旱生和半旱生草灌丛,部分垦为农田。平原地区土壤人为影响大、熟化程度高,在山麓阶地、洪积冲积扇上部及沿山麓分布有普通褐土、碳酸盐褐土。土壤中含有矿物养分,宜耕作,但有机质含量仅1%~2%,含氮量低,且缺磷。在平原东南部分布有草甸土,由于排水不良,易盐碱化,低洼地带有沼泽土分布,适种水稻。为节水,北京境内已放弃水稻种植。

山区矿产资源丰富,西山的京西煤田曾经是全国著名煤田,东北山区的密云铁矿是重要铁矿产地,西部、北部山区的铜、金、钼、铅、锌等有色金属和萤石、滑石、石棉、耐火黏土、石灰岩等非金属矿及花岗岩、大理石等建筑材料,都有一定开采价值。平原东南部的大兴一带还有石油、天然气。伴随北京市经济转型和生态保护要求的提高,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大都停止。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3.6万,其中常住外来人口745.6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约1312人,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构成趋向老龄化。劳动力资源充足,拥有各种专业人才,大专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高于其他各省、市。在全市总人口中,汉族占95.2%;少数民族占4.8%,以回族、满族、蒙古族人数较多。此外有少数外国人加入中国籍后定居北京。

2019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71.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13.7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5715.1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9542.5亿元。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

北京郊区农业逐步适应了符合城市需要、服务城市发展的生产特点。但郊区农业生产的产品有限,不能满足城市之需。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速发展了蔬菜、牛奶、禽蛋、肉类、果品、水产等农副产品,供应能力有较大提高。

全市土地总面积约占全国0.17%,土地数量大于沪、津两市。土地类型多样,在耕地中,原先水田、水浇地、旱地的比例大致是1∶76∶23,调整农业用水方式后,水田均改为水浇地。山区水利化程度较低,水田和水浇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南部洼地地区。全市有林地近30万公顷,以低山地带最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种植业比重逐年下降,渔业、畜牧业地位有较大上升。①粮食作物,夏粮作物以冬小麦为主,秋粮作物以玉米为主。冬小麦主要分布于平原及山区和平原的过渡地带,玉米广泛分布于山区与平原,少量水稻分布在平原低洼地区。其他杂粮有谷子、高粱、大豆、薯类等。油料是京郊的主要经济作物,以花生为主,主要分布在潮白河和永定河冲积平原沙质土区。②花卉、蔬菜生产占显著地位。主要生产不耐运输和贮藏的细菜,大体分布在城区的周围,包括朝阳、丰台、海淀、石景山4个近郊区。昌平、门头沟等郊区花卉种植面积有较大增加。③林业是京郊农业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以天然次生林为主,分布在西北部山区。人工林除经济林外,以防护林和用材林为主,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重点风景区和河流两岸。有大面积果树林,干、鲜果以苹果、梨、杏、板栗、核桃为主。森林覆盖率超过40%。④郊区畜牧业以奶牛和家禽为主。牛、羊、兔主要集中在山区。猪和家禽分布普遍,北京鸭是世界驰名的优良品种。

北京市郊区可划为十大农业区:①中山林果区。方向是发展林业和干鲜果品。②延怀中低山林粮牧区。以林为主,粮牧为辅,兼营果业。③延庆盆地粮果牧区。以粮为主,油、果、牧多业综合经营。④门头沟东部低山林果区。以林为主,以果为辅,兼营畜牧和农业。⑤低山果林区。以林为主,以果为辅,兼营农牧,发展旅游。⑥山地平原过渡带粮果区。以种植业为主,果林为辅,兼营畜牧。⑦平原粮牧区。以粮为主,畜牧为辅。⑧平原粮经牧区。以粮为主,粮油并重,兼营畜牧和其他。⑨平原稻菜牧区。粮、奶、菜、肉、蛋、果综合发展。因北京严重缺水,水稻的种植已经停止。⑩近郊平原菜牧区。蔬菜、花卉为主,养殖业为辅。

电子及机械制造、化学及石油化工、纺织曾作为北京工业三大支柱,三者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半数以上。21世纪以来的经济结构调整比较适合首都特点的发展方向,轻重工业比例逐步调整,食品、电子、轻纺工业获长足发展,轻工业比重有较大提高。对于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作了政策性限制。高新技术产业稳步上升,中关村科技园区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北京传统工业主要产业门类有:①建材。以石膏板、轻钢为主。②食品。以食品、饮料为主。北京有历史悠久的风味食品。③机械。主要生产机床、锅炉等。④汽车。生产各类民用及军用汽车。2019年汽车产量164万辆。⑤石油化工。以乙烯、油品为主。⑥电子、通信。是新兴工业门类,已发展为中国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生产的北方中心。以生产手机、电脑为主。

201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386.1亿元,北京市已经进入服务业主导的发展阶段。工业重点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448.4亿元;汽车制造业实现利332.53亿元;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214.28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57.28亿元。

北京近代交通技术和交通手段始见于19世纪末,现已成为全国交通中心,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的总枢纽。①铁路。北京通往全国各地的主要铁路干线有京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京承、京通、京原等线。通过铁路已将东北、西北、中原及南方的广大地区同北京紧密联系起来。此外,还有直通蒙古、俄罗斯、朝鲜等国的国际铁路线。②公路。公路建设发展迅速。1949年公路通车里程仅389千米,2019年公路里程已达22366千米。由首都连接各省、市、自治区,通往各大港口及铁路干线枢纽和重要城市的主要放射线有10多条。有京哈、京沪、京开、京昆、京珠、京新、京藏、京津塘等高速公路。③全国航空中心。通往国内各地的民用航空线连接各省、自治区首府、直辖市、重要工矿基地及旅游地点等90多个城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已成为重要国际航空港,国际通航城市有69个。2019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10001.3万人次。在大兴区礼贤镇、榆垡镇与河北廊坊市广阳区交界一带建设的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于2019年投入使用。④北京市内20世纪20年代始有有轨电车,40年代兴办公共汽车。1949年后,公共交通事业获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有轨电车自1958年起陆续拆除,代之以无轨电车。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发展很快。60年代建成中国第1条地下铁道,80年代建成环城地铁线,两期工程总长39.7千米。2003年,城市轻轨(13号线)全线贯通,地铁八通线正式通车,北京的轨道交通自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20年末,北京地铁共有16条运营线路,拥有318座运营车站、总长525千米运营线路的轨道交通系统。

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交通枢纽,同时又是闻名全球的历史文化古都,文物古迹和跨国公司总部遍及城市各处,2019年有星级饭店395个,其中五星级饭店62个;A级景区景点244个,其中AAAAA景区8个。旅游资源和接待设施的密度及档次位居全国前列。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着国内外数以亿计的游客,2019年接待游客3.22亿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76.9万人次;旅游创汇51.9亿美元,国内旅游总收入5866.2亿元。北京的酒店产业、景区产业、旅行社和旅游附加产业,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旅游业态发展模式的标杆,北京也正着力建设世界旅游城市和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文化教育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民国改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型高等学府之一。1902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今北京师范大学)、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后改清华大学)及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均为全国及世界著名高等学府。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北京教育事业获全面、迅速发展。西北郊的海淀区是高校集中地区,自中关村、清华园至学院路一带,已具大学城的轮廓。师资队伍素质高,并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大部分院校已建立电教中心。除正规大学外,高等院校举办夜大和函授大学,扩大了高教范围。截至2019末,有各级各类学校3640所,在校学生412.49万;其中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93所,在校学生近60万。

北京是全国科技中心。有各类科研机构540多所。科技工作者70多万人。由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大多设在北京,同时国务院各部委在京亦建有研究机构,共同构成中国科研事业的中坚,在多数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代表国家科研水平。在学术方面承担全国性组织与协调工作,是不少学科的信息中心、测试中心和研究中心。

北京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截至2019年末,有各类公共图书馆24个。北京图书馆,1998年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量居全国之首,也是亚洲第一大图书馆。北京有博物馆183个,其中免费开放的79个;电影放映单位256个,总银幕1836块;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20座。建有北京亚运村、奥运村。此外,高达405米的中央电视台发射塔是北京最高的建筑。日益增多并逐步完善的社会文化设施提供良好、方便的学习、娱乐条件。

北京也是世界著名的体育赛事和大型会议会展的城市。继2008年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之后,又获得了与张家口一道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资格,北京也因此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也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2014年的APEC会议,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以及一年一度的北京马拉松长跑比赛和汽车展等,都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北京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皇家建筑、宗教庙宇、革命遗址等。有文物古迹384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7处。故宫、天坛北海公园、天安门、中山公园、景山、颐和园香山明十三陵八达岭长城、新华门、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及展览馆等名胜古迹,均为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北京旧城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的古城。其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高大城楼、典型街区仍保存完好,典型的四合院群也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为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北京是富于革命传统的城市。近代以来,许多伟大的革命家在此从事革命活动,许多震撼中外的革命运动爆发于此,至今保留有革命遗址多处。天安门广场是大规模革命运动的中心广场,五四运动、开国大典均在这里举行。沙滩红楼是北京大学旧址,李大钊、毛泽东等曾在此留下光辉史迹。阜成门内鲁迅故居是鲁迅1924~1926年的住所。铁狮子胡同为北洋总统府所在地,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于此。卢沟桥为震惊中外的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地。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为配合奥运会,在市区北部大屯一带建立了奥运村和鸟巢、水立方等比赛场馆。与此同时,北京还建立了国家大剧院、央视新办公楼等标志性建筑。

北京市名胜古迹北京市名胜古迹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