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类小说基本上根据史书提供的记事格式、叙事框架,汲取史书中的丰富素材和叙事养分,杂糅民间讲史、传说的内容与形式,通过一定的审美想象与艺术虚构,运用浅近通俗的语言,来演绎历代的兴废争战故事,从中揭示朝代兴亡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历史演义小说源自民间讲史。唐五代讲史类变文如《伍子胥变文》《汉将王陵变文》《李陵变文》《前汉刘家太子传》《韩擒虎话本》《张义潮变文》《张淮深变文》等,可以视为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宋元时期,都市瓦舍中风行的讲史平话,擅长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其传世的讲史话本,尚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和《全相平话五种》(即《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续前汉书平话》《三国志平话》)等。另外,明初编纂的《永乐大典》,亦记载了元明之际的26种“平话”,可惜话本已佚,名目不详。宋元讲史不仅成为历史演义小说取材的渊薮,而且在叙事经验和艺术形式上也直接孕育了历史演义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在它的影响下,明清各类历史演义小说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从开天辟地,一直写到清末民初。其中较著名者,有《东周列国志》《西汉通俗演义》《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等。
历史演义小说现存作品约有70余部。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演述开国建朝的历史演义,如《三国演义》《两汉开国中兴传志》《英烈传》等;演述抗敌卫国的历史演义,如《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辽海丹忠录》《平虏传》等;历朝纪事演义,内容涉及整个朝代或其他组合性朝代,如《东周列国志》《全汉志传》《南北史演义》《二十四史通俗演义》等。按作品的结构方式,则大致可分为:朝代编年体演义,这类演义多半以《通鉴》类史书等作为敷衍对象,按时间顺序编演史事,反映朝代的兴衰更替,如《全汉志传》《东西两晋志传》《隋唐两朝志传》《南北史演义》等;列传体演义,这类演义“叙一时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数人”(《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元明传来之讲史》),如《隋炀帝艳史》《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梼杌闲评》等;大事本末体演义,这类演义仿照史书的纪事本末体,敷演某一朝发生的某一重大史事,详其本末,原始要终,如《征播奏捷传》《剿闯小说》《续英烈传》等。
历史演义小说贯穿了明清章回小说发展史的始终,它上承唐五代变文、宋元讲史,开创了古代小说发展的新时期,确定了古代小说向长篇章回小说发展、迈进的新方向,直接影响、带动了其他类型章回小说的产生与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