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3科90余种。中国仅有1科3属13种。除南极洲外,所有洲的热带和温带地区均有分布。
蚰蜒目
唇足纲的一目。俗称钱串子、草鞋虫、蓑衣虫、香油虫、草鞋底和毛乍乍等。
- 拉丁文名称
- Scutigeromorpha
- 纲
- 唇足纲
- 所属学科
- 生物学
身体小型,成体体长20~35毫米,个别种类可达80毫米。颜色多为灰白色到黄褐色。头部圆拱形,前外侧具细长触角,基部分离。触角鞭状多节,分成2~3部分,柄节上具一感受器。头前端两侧几千个单眼聚集在一起构成伪复眼;单眼角化,小眼具晶锥。大颚大,颚缘再分成大量栉状板、3个多尖齿和带爪垫的臼齿板。上颌器官位于第一小颚的基节突内。第二小颚细长,末端无爪,跗节内侧有几排毛簇;4根延长的刺毛环绕着股节末端,前股节背侧末端有1根长刺毛,前股节腹侧末端有1根(有变化)长刺毛,跗节末端有1对长刺毛。颚足基节独立,向中线弯曲;颚足基节前缘具4对延长的长刺毛,与内侧有1根长刺毛的前股节相同;颚足末端钩爪状,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下咽突像延长的舌,前表面带1对角质化叉,端部是按钮形感觉器。上咽具一“A”型闩,限制梯形的上唇和三角形的唇基;上唇梯形,中部具2个腔锥形感官簇。开放型气管狭缝状,气孔不成对,位于背板后部;气管上方气孔处的背板呈马鞍形隆起;利用血蓝蛋白运输氧分子。8个延长的番茄形背板覆盖着具15对步足的背板,其中一片覆盖第七、八、九体节。背板具毛(毛发状的机械性感受器位于凹窝中),它们中的许多常常与刺相联系,刺毛间常具微毛。步足由前向后逐渐增加长度,以减少前后相邻足的运动干扰。躯干部的背板大小交替排列,其数目也因种而异。全身分15体节,每节有细长足1对,共15对,最后一对步足特别细长。步足前腿节在角上具隆线,腿节和胫节带纵毛列。每一基节均具腹刺。跗节极度延长,再分成许多小节(第一跗节至少4节,第二跗节至少5节),第二跗节的多数节在腹侧具成对的乳头状突起和有弹性的底毛。最末对步足触角状,比其他步足长很多,跗节再分为500节,第一、二跗节分节不明显,无前侧爪。雌性生殖肢钳棘状,1节。雄性生殖肢2节。无基节器和肛器。
典型的肉食性动物,以蜘蛛、臭虫、白蚁、蟑螂、蠹鱼、蚂蚁和其他小型节肢动物为食。用毒牙将毒液注入猎物的体内,将其杀死。在室外大多生活在砖瓦石块下、木料堆和肥堆中。在居室、办公室、寝室和餐厅中几乎都可以发现蚰蜒。
发育过程变形,从卵刚孵化的幼虫仅有4个具足体节,在第一次蜕皮时获得一对新步足,其后每次脱皮都会获得两对步足。生命周期为3~7年。
颚足可以伤人,被蚰蜒刺伤后一段时间内,刺伤部位的皮肤一般开始发起半透明水疱,逐渐变为浑浊的脓液或血液,且周围有明显红晕,若被抓破则形成糜烂面。如有继发感染,则类似坏疽性带状疱疹,有瘙痒和疼痛感。中国报告的病例尚未发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患者。如无继发感染,则一般3~5天即愈,留有色素沉着。
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痉挛抽搐、消痈散肿、小儿急慢惊风及疮疡肿毒之类的疾病。
扩展阅读
- MINELLI A.Treatise on zoology-anatomy, taxonomy, biology. The Myriapoda (Ⅰ).Brill:Jordaan Luchtmans,2011.
- 倪士峰,刘惠,孙艳妮,等.蚰蜒的药学研究进展.海峡药学,2009,21(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