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临床医学领域 . 感染病学 . 细菌性感染 . 链球菌感染 . A组链球菌感染

坏死性筋膜炎

/necrotizing fasciitis/
条目作者徐斌

徐斌

最后更新 2024-05-19
浏览 239
最后更新 2024-05-19
浏览 23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一种广泛而迅速的以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

英文名称
necrotizing fasciitis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只损害皮下组织和筋膜,不累及感染部位的肌肉组织是其重要特征。

表现出渐进性皮肤变化过程(见图)。早期只出现压痛、肿胀、红斑、皮温升高,捻发音、水疱等特殊体征比较罕见。中期可出现重度皮肤缺血,有水疱或大疱。由于营养血管遭破坏且血管栓塞,皮肤迅速出现苍白、青紫和坏死,皮肤表面常出现大小不一、散在的含血性液体大疱或水疱。晚期,皮肤发黑,水疱破溃后露出黑色真皮层,皮下组织和浅筋膜,深筋膜呈进行性、广泛性坏死液化。疾病早期,局部感染症状尚轻,患者即可出现畏寒、高热、厌食、脱水、意识障碍、低血压、贫血、黄疸等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若未及时救治,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中毒性休克等。局部体征与全身症状的轻重不相称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坏死性筋膜炎的感染进程坏死性筋膜炎的感染进程

伤口探查和清创时软组织活检是金标准,同时行需氧菌及厌氧菌培养、革兰染色,以排除少见菌的感染。

6项诊断标准:①皮下筋膜广泛坏死,伴有广泛潜行灶,逆行向扩散;②全身性重度中毒症状伴神志改变;③未累及肌层;④伤口血培养未发现梭状孢杆菌;⑤有重要血管阻塞症状;⑥清创组织检查有广泛细胞浸润、筋膜邻近组织灶性坏死及微小血管栓塞。

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尽早清创,纠正休克及多器官损伤,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疗法。坏死性筋膜炎的致病菌常是混合性的,故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尚无结果前,应联合应用抗生素或选用广谱抗生素,再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及时调整。

  • 徐德龙,赵士彭,杨涛,等.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3):264-265.
  • 陈杰,夏军,王思群,等.坏死性筋膜炎研究现状.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32(2):96-98.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